随着靶药的获批越来越多,各种肿瘤也在开展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以寻找特异的基因突变来进行更精准的治疗措施。
今年的ASCO年会中肝胆肿瘤领域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比如ctDNA检测在肝癌TACE术后的复发监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比如分析亚洲和美国肝内胆管癌的基因图谱,明确中国的人群特异的突变和模式,为进一步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提供理论基础。现将部分重要研究进行总结分享。
壹
液体活检的应用
关键词:血液游离DNA与肿瘤突变谱一致;提示复发;与肿瘤负荷正相关,与预后负相关;可寻找潜在治疗方案;
摘要e:TACE术后HCC患者检测血浆cfDNA提示早期复发的可能性
该研究使用多基因panel(包含基因,1.15M)和IlluminaX10平台检测肿瘤组织DNA和同患者的血浆cfDNA。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阶段纳入41例HCC患者,根据肿瘤病灶数目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病变组(S)和多病变组(M)。在第二阶段,纳入3例TACE治疗的晚期HCC患者。同时进行血浆cfDNA的定期评估以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包括AFP)以监测TACE治疗后HCC患者的动态反应。
结果:
①研究人员发现血浆cfDNA的突变谱与肿瘤组织DNA的突变谱一致。
②10个基因(NRAS,BRAF,PIK3CA,KRAS,ARID1A,AXIN1,ARID2,TERT,TP53,CTNNB1)的血浆cfDNA突变负荷能在CT成像和α-甲胎蛋白(AFP)变化之前的几周提示复发。
摘要e:循环肿瘤DNA的基因分型提示胆道癌的诊断和预后信息
研究选择胆道癌相关15基因panel(TP53、KRAS、ARID1A,BAP1,PBRM1,PIK3CA,Smad4,FBXW7,IDH1,BCL2,BRAF,CDKN2A,ERBB2,IDH2,NRAS),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BTC患者的血液和肿瘤组织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①血液和组织的突变的一致性为74%,肝内胆管癌的一致性高达92%。
②等位基因频率(VAF)方面,肿瘤组织结果明显高于血浆ctDNA(P=0.)。基线水平的ctDNAVAF与肿瘤负荷显著相关(r=0.,Spearman,P=0.)。
③有趣的是,肝内胆管癌的基线ctDNAVAF也明显与无进展生存相关(Spearman,R=-0.,P=0.)。
摘要:在晚期胆管癌(CCA)中实时监测ctDNA
研究使用Guardant产品(Guardanthealth公司,针对实体瘤),检测73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变异,基因扩增,融合,和插入/缺失突变。该研究纳入年1月至7年的晚期CCA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血浆ctDNA。
结果:
晚期胆管癌最常见的突变为TP53突变(22%),其次是KRAS突变(9%),FGFR2突变(8%),ARID1A突变(5%)、APC和PIK3CA突变(4%)。14个基因(BRAF,CCND1、CCND2、CDK4、CDK6,CCNE1,EGFR,ERBB2,FGFR1,FGFR2、MET、MYC、PDGFRA和PIK3CA)发生扩增。3名患者存在FGFR2融合。61%(63/)患者存在潜在的可临床治疗的突变。
贰
肝胆肿瘤异质性探索和靶药治疗的尝试
关键词:中国人TP53突变高发;美国人CDKN2A/B突变高发;TP53突变提示预后好;
摘要:胆管癌的分子异质性在一线化疗和早期的靶药治疗临床试验中对预后的影响
该研究纳入1年至7年的名晚期胆管癌患者(包含名肝内胆管癌ICC患者和36名肝外胆管癌患者ECC)。回顾性收集信息和获取临床试验数据。
结果:
①肝内胆管癌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TP53(19%)、IDH1(14%),CDKN2A(9%),IDH2(7%),ATM(7%),BAP1(6%),PIK3CA(6%),KRAS(6%)、NRAS(5%),BRAF(4%)和FGFR2/3基因融合(3%)。肝外胆管癌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TP53(28%)、CDKN2A(11%)、PTEN(11%)、PIK3CA(6%)、BRCA2(6%)和ERBB2的点突变及扩增(11%)。人群的中位随访5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3个月,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无差异(P=0.83)。
②TP53突变患者与TP53野生型相比,有更长的总生存期(28个月和15个月,HR=1.8,P=0.01)。在一线治疗中,TP53突变患者与TP53野生型相比,有更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6个月和3.8个月,HR=2.3,P<0.01)。
③40例(24%)被纳入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其中24例(15%)根据分子检测结果进行了靶药分组。25%匹配了FGFR抑制剂,5名匹配了IDH抑制剂,3名匹配了PI3K抑制剂,3名匹配了BRAF抑制剂。在这些临床试验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是4个月;2名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名MET扩增;1名BRAF突变),11名获得疾病稳定。
摘要e:来自亚洲和美国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基因组多样性
该研究采用新一代测序方法,对个美国IHCCA和69个中国IHCCA的石蜡切片进行了全面的基因图谱分析。研究者根据测得的肿瘤突变负荷(TMB)分别将美国和亚洲患者分为三组:低(<6mut/MB),中(6–19mut/MB),高(≥20mut/MB)。
结果:
①最常见的突变基因(5%)是TP53、KRAS、ARID1A,BAP1、CDKN2A/B、IDH1、PIK3CA、FGFR2、MCL1,BRAF,PBRM1,和ATM。其中TP53基因突变在中国患者中更显著(P=0.),CDKN2A/B则在美国患者中高发(P=0.0)。
②在肿瘤常见的相关通路中,中国患者存在更频繁的DNA修复基因通路异常(P=0.03),且主要基因是BRCA2、ATR和TP53(P=0.07,0.04,和0.)。名美国患者和64名中国患者做了TMB的评估,TMB在美国和中国人群的值分别为5.5mut/MB和10.4mut/MB。此外,美国队列中4.9%患者属于TMB-H,19.4%属于TMB-I,75.7%属于TMB-L;而中国队列中10.9%属于TMB-H,48.4%属于TMB-I,40.6%属于TMB-L(P0.)。与美国肝内胆管癌(IHCCA)患者相比,中国存在较高的TMB-H人群和较高DNA修复基因突变频率。
以上研究为肝胆肿瘤的治疗、预后和监测提供一些方向,但是肝癌胆管癌发病复杂,尤其肝癌还涉及肝炎、肝硬化等慢性病的治疗,所以找到复发相关的预测因子或风险因子有临床意义。此外肝胆肿瘤的基因检测范围不一,从多基因到全外显子测序,不一而足。哪些panel是最适合做肝胆肿瘤的基因筛选,依旧需要更多数据积累来明确。不过鉴于肝胆肿瘤的异质性,基因范围越大,越能减少基因信息的遗漏。
-参考文献
癌症已经是几乎所有人都有所了解的疾病,它对大多数人而言是绝症,无法彻底治愈,还会有巨大的痛苦,即便进行治疗也有着很大的副作用。其中胆管癌是相对不怎么常见的癌症,但恶性度极高,很容易造成肝脏的损伤,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
什么是胆管癌?
胆管癌是除肝癌外,最容易影响到肝脏的癌症。出现胆管癌,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有*疸症状。一般在胆管中出现肿瘤时,会直接堵塞了胆汁通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疸,而*疸的程度也就与胆管堵塞程度有直接联系。在早期可能胆管癌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疾病发展,*疸的症状会越来越显著,同时也有可能出现肝功能损伤或是腹痛等并发症。
出现胆管癌的原因有哪些?1、结石
胆管癌与结石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局部出现结石,那么还会有炎症慢性发作而刺激到胆管,此时胆管可能因为炎症的原因,出现表皮溃疡脱落,恶性癌细胞就会不断增生,从而产生了胆管癌的病变。
2、结肠炎
有一部分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这属于慢性疾病,会长期反复发作,在发作时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又出现菌血症的可能,这就成为诱发胆管癌的一大原因。
3、感染
局部的感染会长期对胆管造成刺激,刺激过多后胆管局部的癌细胞就容易出现异常病变。有时会由感染直接导致胆管出现慢性炎症,而炎性物质和代谢物,对胆管粘膜会持续造成刺激,而导致异常的增生。
如何检查出胆管癌?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就是通过对患者血液的检查来判断内脏功能是否完好或排查出现的异常情况。很多胆管癌的患者会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情况,因此实验室检查很有必要,可以在早期对胆管癌进行诊断。如果是患者出现*疸时,也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直观的判断*疸情况。
2、b超
B超是怀疑出现胆管癌时首要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B超对于胆道阻塞的局部进行观察。胆管癌的患者虽然在早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肿瘤是依然存在的,此时直接对胆道内的肿瘤进行观察,就能有效的判断是否为胆管癌的症状。
3、造影
B超可以迅速的,明确胆管癌诊断,但无法确定胆管癌出现的部位和病变程度,其实可以考虑进行造影检查,这种检查可以用于胆管未完全阻塞的患者,将造影剂注入体内后就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率,但如果出现完全堵塞,会影响到造影剂的注入,就无法正常的进行检查。
想要治疗胆管癌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需要靠手术治疗,但如果手术不彻底,还会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胆管癌,就需要尽早的诊断和处理。患者不可因为胆管癌前期不明显的症状而忽略它,胆管癌也是容易危及到生命的癌症之一,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