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盘点肝脏良性肿瘤
TUhjnbcbe - 2021/1/20 2:07:00

来源:医学之声作者:文哥

这六种肝脏良性肿瘤,你见过几个?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人体检彩超或CT/MR发现肝囊肿、肝血管瘤,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良性的病变,本文将盘点常见和不常见的肝良性肿瘤。一、肝血管瘤—常见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血管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大部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特征:常位于包膜下,90%为单发,直径多小于4cm,大者可达30cm。暗红色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海绵状,显微镜下血管瘤内壁见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机化血栓,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临床表现:<4cm者无症状;>4cm者约40%伴腹部不适,肝大、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反复血栓形成→脓肿肿胀→牵拉胀痛。肿块很少自发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过大的血管瘤罕见的综合征为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彩超:边缘清晰的回声增强区,可见管道通入,大血管瘤可见网状回声不均,有时见钙化。增强CT:肿瘤周边过度增强,逐渐向中心填充呈等密度表现。MRI:SET1加权像上瘤灶信号显著增强均匀升高,瘤/肝信号强度比明显增加。二、肝腺瘤—极罕见肝细胞腺瘤:罕见,20-39岁女性,机制不明,多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部分患者可有腹块、腹痛、肿瘤内出血、腹腔内出血等,腹腔内出血为最严重并发症,需急诊手术。胆管腺瘤:管状腺瘤,囊腺瘤(少见,为多房性)。胆管腺瘤外观可于正常肝组织色泽相似,外有包膜。孤立结节,肿瘤呈球形向肝表面膨出,直径5-15cm,常有大血管横跨于肿瘤表面,切面可见肿瘤于肝分界清楚。*褐色、棕色,常伴坏死出血区。显微镜下腺瘤细胞似良性肝细胞排列呈片状或索状,无腺泡状结构,细胞大小一致。肝胆显影剂PMT肝核素扫描:腺瘤区呈强阳性填充。确诊依靠组织学病理检查。三、肝脏非寄生虫性囊肿—较常见发病率0.14-5.3%。囊肿大小不等,增速缓慢,肝右叶囊肿多见。分类:先天性肝囊肿(孤立肝囊肿、多囊肝),后天性创伤性肝囊肿。组织学特点:多囊肝多伴其它脏器多囊改变,约50%伴多囊肾;多囊肝的囊液澄清,不含胆汁,如囊内出血则囊液呈棕红色,若并发感染囊液呈脓性。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右上腹痛。继发感染可出现寒战发热;巨大囊肿压迫胆总管或肝管可致*疸;腹部触诊扪及肿大的肝脏或富有弹性的肿块,表面不平整;肝功能正常。彩超:液性暗区CT:低密度区,造影剂无填充。MRI:内部不规则的实质性改变,动脉相增强。四、肝局灶结节性增生—少见—良性、并发症少见单发,多见于青壮年,70%患者无症状。良性、无恶变倾向,极少出血,长期随访。彩超:粗大的中央血管,血流速度快,阻力系数低,CT动态扫描:75%患者动脉早期增强,50%强化均匀,部分有中央星状瘢痕,75%静脉相等密度。MRI:80%左右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66%信号均一,92%病灶小于5cm,无包膜,病灶中央见星状纤维瘢痕并向四周放射将病灶分成大小不等的结节。五、炎性假瘤彩超:质地均匀、低回声区。CT:质地不太均匀、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质地柔软,肿瘤边界清晰,剖面平滑,*色,病理为多种细胞组成的炎性肉芽肿。临床特点:无明显症状,无肝硬化史,AFP阴性。可能发生癌变。六、肝间叶性错构瘤肝脏发育畸形形成的肿瘤样肿物,多见于婴幼儿。彩超:中央有回声增强的光带分隔,内伴大小不等的囊性暗区或低回声区。处理建议:①肝海绵状血管瘤无需治疗,定期随访,体积较大伴明显临床症状特别是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切除,若病变广泛不能切除者可予肝动脉结扎术或栓塞治疗。②肝腺瘤可发生危及生命的破裂腹腔内出血,及早手术切除;持续服用避孕药者停用口服避孕药多不再发展;巨大腺瘤、腺瘤癌变或发生破裂出血时需外科手术。③肝囊肿:小的无需治疗;巨大产生压迫症状者行开窗术治疗。④炎性假瘤、肝局灶结节性增生大部分为良性,长期随访即可。⑤肝间叶性错构瘤应尽可能切除。

-END-

/相关阅读/

·颠覆!恶性肿瘤治疗又有新观点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投稿邮箱:vom

.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肝脏良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