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天津市普通外科疑难危重病会诊中心为3例外科疑难病例完成会诊,并开出会诊报告。著名肝胆胰腺外科专家、医院院长崔乃强,医院副院长、天津市普通外科疑难危重病会诊中心主任江涛,医院外科主任谷川,医院病理科主任孙保存,医院病理科主任张诗武,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孙浩然,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任秀宝,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单丽珠,医院肿瘤内科张鹤,医院外科主任赵二鹏、肿瘤外科主任孔棣等十一位专家为病患进行现场“一站式”会诊。
高效准确出报告竭尽所能助患者
病例一:
林某,37岁,天津市人。1年多曾在外院接受过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术中医生将探查到的腹腔黏液病灶清除干净,可术后多次复查,均显示其腹部仍有积液,同时伴有肝叶小囊肿、肠郁张和胆汁淤积等情况。病人想知道黏液为什么会不断地长出来,怎么才能把它们清除干净?对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由于病情复杂,林某被推荐到天津市普通外科疑难危重病会诊中心,众多专家为他解除心中疑虑。
病例二:
张某,69岁,河北省人。年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且有20多天的寒颤、高热,医院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发现肝内胆管结石,且有胰管扩张等多种问题,并不时腹痛、发烧。此前他曾辗转多处诊治,花费了大量时间,更让他和家人焦虑的是,不知接下来的身体会怎样,更不知该如何治疗才最理想。
病例三:
李某,69岁,天津市人。患有慢阻肺和心率失常,于年5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上腹疼痛,当时在外院接受了对症治疗。同年9月,在对病情的复查时,检查提示李某的肝左叶上有恶性肿瘤,经过近一年的治疗,最近复查发现肿瘤有所增大,对于接下来该如何治疗,希望得到专家的会诊意见。
3个小时,众专家为3位患者完成会诊,会诊中心主任江涛教授介绍说,每位患者的会诊都要经历:问诊医生汇报患者病情病史→专家们根据患者病情、影像资料多角度讨论→在会诊组长主持下,得出会诊结果→请患者家属进入会诊室,向其解释会诊结果。
崔乃强院长提到,会诊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确诊病情,二是确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为了让医生们高效完成诊断,会诊前需要安排患者提前完成必要的医学检查。如果患者病情极为复杂,目前做过的辅助检查无法支撑起对病情的判断,专家们会告诉患者需要补充哪些检查,可能还会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会诊中心汇聚百余位各学科知名专家,创建的“专家围绕病人转”的医疗服务模式,目标是为每一位疑难病患者寻求最佳诊治方案。
会诊中心定位:明确诊断,制定方案,参加手术,共度难关。
会诊中心诊疗的范围主要是已就诊但病情尚未明确的患者;临床诊断较为明确,但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会诊的患者和已在外院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需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患者等。临床和医技多科室共同阅片、集体讨论,对疑难病进行决策,即多学科协作诊疗(MDT),这是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模式。该模式在大幅提高诊疗效率、为患者带来切实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整个会诊、治疗过程中,大量的工作都由医生完成,患者只需挂号、提供资料、提出疑问就可以,避免了在多个科室间辗转求医的艰辛。会诊模式大大降低了疑难病患的就诊难度,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提高了诊治效率,而且使患者获得了精准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从病人找医生,到医生找病人,在医院建立的普外疑难危重病会诊中心,探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是对传统专科就诊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崔乃强院长表示,建立普外疑难病会诊中心,最大限度地整合多学科资源,有效开展跨学科协作诊疗活动,为天津乃至全国疑难危重病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和优质服务,是我们中心创建的初衷。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明确诊断,制定方案,参加手术,共度难关。”
专家库资源都是哪些?
会诊中心聚集天津市普通外科界乃至华北地区相关医学专业百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库,具体包含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医疗机构在内的国内专家。后续随着会诊工作的开展,专家资源库将不断扩容。
实际上,每一次会诊活动的举行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对于患者后期的监测及随访也增加了临床医生的工作量。但正因如此,更促使我们构建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会诊团队,探索有益、有效的诊疗模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普通外科疑难危重病的研究进展,让更多患者得到科技进步和诊疗模式升级带来的“红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