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晚年能否选择有尊严的离去安乐死
TUhjnbcbe - 2025/2/9 17:50:00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t52mall.com/

台湾传奇主播傅达仁,85岁的生命里,他是篮球选手、教练、获得过金钟奖,身材高大又健美,60岁生子,却在晚年时饱受胰脏癌折磨,暴瘦到只剩48公斤,他是亚洲第一位安乐死的中国台湾人。

亚洲首位安乐死的中国台湾人

祖籍的傅达仁,经过多年打拼成为了知名,(台视)体育主播之一,以播报NBA赛事著名,曾和一起主持过台视《大家乐》并荣获优良综艺节目奖。他曾经是台湾的篮球选手,代表台湾出赛获得冠军,还当过篮球教练,年,主持北京亚运赛事解说,采访过7届奥运,访问过拳王阿里、姚明、黑珍珠贝利,年也登上过央视春晚表演串场节目“山东大实话”。人家都说大陆宋世雄、台湾傅达仁。

年,傅达仁出书《达仁传奇:不为人知的新闻与秘闻》揭密儿子不是妻子郑正珏(郑贻)所生,坦言50多岁时爷孙恋,17岁女孩为他生下一子,此生不只有元配饶梨珍、二婚郑正珏(郑贻),还有一名不为人知的红粉知己,傅达仁不仅新闻工作精彩,爱情也轰轰烈烈。

病来如山倒

身高公分的傅达仁一生非常精彩,不管在球场,还是银幕前,都意气风发,与他晚年生病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原来74公斤暴瘦到48公斤。其受病魔所折磨的痛苦是一般人很难以想像的。

两年前,84岁的傅达仁,有一天突然反覆发烧,医院检查,发现是胆管阻塞,在他那年纪,胆管阻塞是很危险的,万一造成黄疸,就很可能走了。

傅达仁按照医生指示去装支架,把胆汁排出,但支架只能使用半年,半年后就要换一次,装到第三次就可以领残障手册了,装第二次支架时,把胆切除,同时被诊断出胰脏癌,非常绝望的傅达仁提出了安乐死的想法。

医生告诉家属,傅达仁若装第三次支架会有生命危险,若是引发腹腔积水,日后就要在身体里插导管引出血水,手术顺利的话要做化学治疗,评估存活率有50%。

经过思的考傅达仁告诉家人,他就算积极治疗,也只剩50%的生存机会,而且即便活下来,也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失去自由,他不想要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这么痛苦,他想要快快乐乐,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傅达仁从越来越衰弱,走路渐渐需要人搀扶、需要使用拐杖、不断腹泻,也吃不下东西,生活品质渐渐下降,甚至半夜醒来,摔到床底下,自己都没办法爬起来。

在生病期间家人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建议他写回忆录,他半年就写完了,书也在年顺利出版。傅达仁又用三个月学油画,画了40、50幅作品,开始开起了画展,画展开到一半,傅仁达感觉自己非常不好,因为总是大病小病不断,医院无数次,常常没有力气,要吸着氧气机。傅仁达曾经活跃于媒体,临终前都还在社群网站上,跟大家分享生活,有一次手受伤了,医生说伤口要缝合,他就说他快死了,才不要挨针,家人就在他手上贴了人工皮。在台湾,安乐死并不合法,虽然接下来台湾要推动“病人自主权利法”,病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放弃插管等人工延长生命的医疗行为,傅仁达也尝试过,靠着止痛剂、吗啡减轻痛苦,可是越到后期,父亲使用止痛剂的剂量越来越重,而且已经无法缓解。这中间的折磨,只有家人才知道。

依依惜别

在傅仁达一再坚持下,年11月,在家人的陪伴下去瑞士安乐死机构申请成为会员。那一次,傅仁达就想要直接在当地安乐死了,但在家人依依不舍的劝说中,为了照顾发烧生病的儿子,他才妥协说,回了台湾。

傅仁达坚持说年后就要安乐死,儿子劝说“我要结婚啊,等我办完婚礼啊”,可是傅仁达一刻也不想等,在这半年期间,病情更加恶化,瘦到只剩下49公斤。

年6月,家人再度陪同他到瑞士,这一次他真的要走了。

经过安乐死机构人员和医师对傅仁达心理状态和病情评估后,家人依照他的心愿,在充满歌声的尊严屋里,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安乐死机构准备了两杯药,第一杯是止吐剂,第二杯是毒药,因为有时候让病人喝毒药,可能会吐出来,所以需要先喝止吐剂,喝完止吐剂都还是可以后悔。面对医护人员说准备好了吗的询问,傅达仁望着手中的药物缓慢的表示准备好了,并询问到,一口吞吗?两口可以吗?医护人员表示可以,两口三口都可以的,但是需要尽快的吞下去,因为该药物非常的苦。最终,傅仁达毫不犹豫,就这样喝完第一杯,再喝下毒药,他一口、两口......,其在最后甚至还微笑的对着镜头说,再见。而其儿子在其旁边拥抱着其说着:爸,我们爱您!不痛了。最后,医生又递给傅达仁一杯清水,他也痛快喝了进去。看到傅达仁喝完最后一口,家人都感觉释然,爱人为他鼓掌,大赞他好棒。最后傅达乐平静地倒在了自己儿子的怀里,闭上眼睛,渐渐失去呼吸心跳。

整个过程共计2小时13分钟,傅达仁于18点58分正式结束了生命,享年85岁。

年2月26日,傅达仁安乐死最后画面的视频由其家人公开,整个过程都令人泪目,家人都坐在傅达仁的身边陪伴着他度过最后的人生,傅达仁靠在自己儿子怀中,紧紧的握着儿子的手,另一只手拿着需要服用的药物。

家人缅怀

60岁生下儿子,对儿子十分疼爱,但总是对儿子讲“我快要死了、我明天就要死了”,但对于亲人来说,还是很难做好准备。

曾经家人不谅解他、曾经家人觉得他自私,曾经家人希望他可以陪在身边,但是傅仁达身上的痛苦,真的不是他人可以体会的,家人对父亲的爱,就是尊重他的意愿,在他离开的那一刻,有家人陪伴在他的身边。傅仁达离开的那一刻,很平静,平静地就像只是睡着,家人也是那一刻,真正释怀,觉得这是对最好的方式。

网友评论

网友纷纷评论到:“平安,无憾”泪目”“我为什么会如此害怕老去,其实我是害怕老了后得病,然后毫无生活质量,毫无尊严的死去。真心渴望中国能够通过安乐死,让人自由选择死亡的权利。”“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尽头,他一直活着人们的脑海里”“现在的我就被病痛折磨可是我没有这个勇气”“看到这个场景真的很想哭。太难面对死亡了,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是一种勇气;接受亲人选择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也是一种伟大。”“以后我要是被病痛折磨,希望能安乐死”“与其被病痛折磨的没有尊严的死去我更愿意跟家人好好告别后体面的离开”

病人的自主权

现在发达社会,都面临高龄化的问题,延长病人生命,不只是病人本身的负担,也是病人家属的负担,安乐死就成了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知名作家琼瑶的丈夫,皇冠文化集团创办人平鑫涛,罹患血管型失智症,医生建议插鼻胃管,但琼瑶反对,而与继子女发生纠纷。

根据琼瑶描述,平鑫涛年曾写信给儿女,表明自己未来若是病危,不想要做积极维持生命的治疗:

“一、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二、所以,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

后来平鑫涛经历中风、失智症,年3月,医生建议插鼻胃管,遭到琼瑶反对,她认为应该遵照丈夫的想法,但继子女觉得,父亲没有到“病危”的程度,双方为此决裂,最后琼瑶让步,平鑫涛插上了鼻胃管。

琼瑶说这是两种爱的拔河,子女的爱是只要爸爸活着,他们的爱没错,但是等待奇迹,其实是对医学知识的缺乏,而自己的爱是包含了对丈夫的了解,不忍心丈夫插管陷进“生不如死”的绝境。

年,就读高中、担任校内仪队队长的王晓民出车祸,头部重创成为植物人,她的父母不愿放弃治疗,庞大的医疗费用,几乎用尽家财,他们轮班照料王晓民,为她抽痰、按摩、带她晒太阳,王晓民卧床的数十年间,都没长褥疮。

无奈王晓民的父母一天天衰老,两老担心他们走后没人继续照顾王晓民,多次上书帮王晓民执行安乐死,但台湾政府担心,若开了安乐死先例,日后会有争议,迟迟没有批准,后来年,王晓民的母亲离世,3年后,父亲也离世了,最后王晓民交由专业机构照料,活到了64岁。

躺了47年的植物人王晓民,到离世前都没有清醒过来。

医师陈秀丹长年在第一线救治重症病患

医院主任陈秀丹,当了25年医生,也在重症病房救治病患十几年,长期推动病人善终的观念,因为她在第一线上,看到更多的是家人的不舍。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高龄老太太病患,全身已经被插管,几乎不能自主行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她的儿子女儿,就是不愿意放手,要求医生继续治疗,他们秉持着孝心,看到父母生病就要医治,却忽略了病人本身所承受的痛苦。

l罕病患者的心声

罕见疾病患者杨玉欣

“当你有一天不能动了,你觉得你上厕所,谁帮你脱裤子擦屁股,会让你最自在?”罕病患者杨玉欣向在场的我们抛出这个问题。

杨玉欣19岁时被诊断出罹患罕见肌肉病变,发病后肌肉萎缩、行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个性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她拜访过个罕见疾病家庭,现实中,除了身为患者的不便,家人照顾上的心理压力、金钱负担都是非常沉重。

“从原本健健康康的人,到后来罹病、不能自理生活,你有办法接受别人长年这样照护你,甚至是换个角色,你有办法长期这样照顾你的家人吗?”杨玉欣后续推动了台湾《病人自主权利法》,让病人可以自己决定,病危时到底需不需要做积极治疗,维持生命。

l岁科学家接受安乐死

瑞士当地时间年5月10日中午12:30分,澳洲最年老的科学家——岁的大卫·古道尔(DavidGoodall)教授在瑞士一家诊所自愿接受安乐死。瑞士医生为古道尔静脉注射了致死性药物,主要成分是戊巴比妥钠(Nembutal,巴比妥盐类药物,是瑞士安乐死机构使用的主要药物)。之后,老人安详地离开人世,守候在他身边的是几位孙辈子女。

几个月前,古道尔在澳大利亚珀斯的家中不小心摔倒,由于是独居,一直在地板上躺了两天,直到清洁医院。此后,医生告诫他,不能再自己去坐公交车,甚至不能独自过马路。为此,古道尔感到很不开心,感觉这样的生活根本没有自由和尊严可言。

从他生前的视频看,古道尔是独居,生活基本能自理。对于一位独立性很强的人来说,生活不能自理就等于是“累赘”、“废物”,如同行尸走肉。或许,这才让古道尔下决心以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临终前,在签署大量必要的文书时,古道尔有点不耐烦地催促:“嘿,我们到底在等什么?”后来,古道尔吃完了他最爱的鱼、薯条和奶酪蛋糕,欣赏了他最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接着用德语唱了一小段《欢乐颂》(OdetoJoy),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古道尔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这真是个漫长的过程!”所有场景都在体现古道尔决意离开人世的真实心愿。

能否有尊严的死去

以前或许会说医生若不救人就是见死不救,社会高速发展,现在看来,救人的方式太多,但这真的是病人想要的吗?

长期饱受胰腺癌折磨的傅达仁是亚洲第一位安乐死的中国人,他的举动也引起了很多民众的议论,傅达仁在生前也多次大力的推崇安乐死,但是直到最后其也只能在瑞士执行这个举动。留给大众的是能否选择如何有尊严死去的讨论和反思。

安乐死

人最终会走到这一步,现在的医疗科技发达,若以人工插管延长生命,重症病患平均还可以存活5到7年,活着从来不是难事,难的是生命“只剩下”活着。

长年卧病在床、不能动弹、每天打针吃药、插管忍受医疗行为带来的身心折磨,医疗总有极限,但久病厌世,甚至是照顾者因为内心压力而走上绝路等的社会悲剧时有所闻,因此如何有尊严的离世,始终是讨论的话题。

对于安乐死,这个话题一直都非常的敏感,不管是选择支持还是反对的,都有自己的权利,但是当一个人面对病痛的折磨的时候,安乐死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有一句话叫做生不如死,只是在判定是否能够自安乐死的这个界定是非常的难的。

安乐死(euthanasia)原是个希腊词,由eu(好)和thanatos(死亡)两部分组成,这个词的直接意思就是“好的死亡”。一般是指确诊罹患绝症的患者,且无法透过医疗行为减轻痛苦的条件下,由病人,或是病人家属提出,经过面谈、咨询等评估后,由医生主动,使病患在无痛的状态,结束生命的方式。

又细分为:积极安乐死和协助自杀。

1.积极安乐死会由他人包括医生,为病人注射药物,导致病人死亡。目前世界上合法的国家只有4个: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荷兰允许12岁以上的孩童,在父母双方同意及其他限制之下,提出安乐死申请;比利时更进一步允许任何年龄层的国民提出。

2.协助自杀是由医生准备药物,让病人或病人家属,自行或协助服用,结束生命。目前世界上合法的国家有:德国、瑞士、加拿大、美国和澳洲的部分地区。

根据医疗手段的不同,安乐死主要被分为以下三种:

“中断医疗型”安乐死

在年德国发生的福尔达(Fulda)案件中,一名没有行为能力、已经昏睡女病人的亲属向法院证实,这名病人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口头向他们表示真实的意志,要求实施安乐死,放弃治疗和停止供养(停止食物、切断人工胃管、氧气或其他医疗措施)。

根据当时德国民法典第a条规定:如果中断医疗措施符合病人事实上或推测的意志,并且不采用这些医疗手段会放任病人的疾病,导致其死亡,这种通过医疗手段的行为不受刑事处罚。

也就是说,在满足以下三点情况下,医生或者病人家属“中断维持病人生命的措施”才是被允许的,否则都会被视为违法:

在多名医生诊断下,这位病人生命即将结束;

l致死的疾病不可逆转;

l病人同意安乐死;

主动直接安乐死

主动直接安乐死是指:针对治愈无望的病人,医生利用人工干预的医学方法(例如注射药物等),加速其死亡。

与上文的提出的“中断医疗”不同,这一种做法需要医生的主动参与。

在荷兰,主动直接安乐死是被普遍允许的。

他们在2年颁布的法令规定:基于他人请求而杀人和协助自杀都是犯罪行为,但如果安乐死是由医生实施并且医生尽到了荷兰刑法规定的6条“注意要求(Sorgfaltsanforderung)”,则该医生免除刑事责任:

医生确信,该病人在自愿并且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安乐死的决定;

医生确信,病人没有好转的可能并且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医生对病人解释了病情和治疗预后结果;

医生对于病人当下的病情,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医生至少要请求另一位独立医生来出具对以上四条的书面意见;

医生实施终结生命的方式,或者病人自杀时给予的帮助行为,从医疗角度讲是专业的。

间接安乐死

间接安乐死是一种隐性行为,它的指的是医生并未使用“死亡”药物,或者停止病人的医疗支持,仅仅是给病人医学上的暗示。例如他告诉病人吗啡可以缓解疼痛,但这类药物也会造成病人寿命缩短。

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不能抵抗的痛苦。

在德国,如果病人已经知道服药后果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死亡是被允许的,这种情况下医生也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瑞士是唯一一个可以为外籍人士执行安乐死的国家。当地政府没有设置安乐死机构,而是由民间机构执行,申请的会员,须年满18岁,被诊断出罹患绝症,只剩下3到6个月生命,经过两次的医疗和心理评估,才可以执行安乐死。

“死亡质量”中国台湾是亚洲之冠

罹患重症且没有治愈可能的病人,主动要求不做任何治疗而离世,可以说是安宁缓和医疗、或是被动安乐死,意思都是不做任何延续生命的医疗行为,任由病人逐渐因病死亡,走到生命的尽头,通过相关法案的地区有:英国、爱尔兰、芬兰、挪威、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希腊、丹麦、瑞典、中国台湾、南韩。

台湾年要执行的《病人自主权利法》,病人可以表明,未来若是病危却无法表达治疗意愿时(陷入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永久植物人、极重度失智等),可以选择不接受维生治疗。

这种方式是完全按照病人自己的意愿来决定的,若是没有这项法案,医生只能按家属的要求来医治,在家属没有说要放弃治疗之前,都得以各种医疗方式,来维持病人的生命。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效智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效智说,在安宁治疗的过程中,其实无关伦理,而是病人自然衰老、生命结束的过程,但若是安乐死,则是有外力去终止病人的生命,这是引发正反议论最大的主因。

目前在大陆并没有相关的医疗法案,只有年成立的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他们鼓励民众订立“生前预嘱”,推动“尊严离世”的概念,但生前预嘱,最后也只能作为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参考,没有一定的执行效力。

我们在中国大陆

法学博士宋功德提出,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但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看,做到这点有点不现实。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说明了这一点。也有专家认为:宪法这一条款,仅仅体现了国家有帮助公民延续生命的责任,但这一点既不意味着国家可以强制公民延续自己的生命,也不意味着国家不能帮助公民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大代表曾建议:为“安乐死”立法

“我本人希望以后有一天,我有权利选择‘安乐死’。”年3月1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北省代表团召开小组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分组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建议考虑“安乐死”立法。

李培根代表认为,“安乐死”实际上也是一种文明。选择有尊严的死去,这是自己的一种权利,建议今后考虑“安乐死”立法。“如果有意愿进行‘安乐死’,当然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比如保证当事人在清醒的状态下作出决定等。”李培根代表说,通过从立法上进行规范和完善,就不必担心产生不良社会效果,“安乐死”对社会不是一件坏事。

法学博士徐景和认为,规定公民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有特定含义的。公民个人有权选择生存的方式,在特定条件下也有权选择死亡的方式。“安乐死”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在不违背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对生命的特殊处分方式,这种处分是有严格的条件与程序的。现在欧洲一些国家所实行的“安乐死”立法都是在传统道德与现代法律之间所作的选择。因此,认为“安乐死”有背宪法,缺乏基本的构成要件。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伦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医德及人道主义。但是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应相应的发生变化。“”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但现在更多人认为“温柔”的结束痛苦死亡的过程,比那种靠人工方式勉强维持生命而延长病人痛苦的历程更符合现代人的道德规范,也是比较人道的。此外,人的普遍认同了病人选择死亡的权利是文明的进步。人们把选择安乐死看作是病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主动结束痛苦,坦然面对死亡的表现。这是一种勇敢行为,作为医生,为病人实施安乐死只是帮助病人实现自己的临终选择。

他国的安乐死

荷兰:第一个吃“螃蟹”

荷兰于2年4月宣布安乐死合法化,从而结束了荷兰历史上长达30年有关“安乐死”是否合法的争论,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安乐死合法的国家。

荷兰安乐死的执行有严格程序,患者在申请安乐死时必须头脑清醒;同时,一个由医生、医学专家、律师组成的评估小组将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只有在认定患者疾病无法治愈,剩余的生命不得不遭受病痛的折磨时,才会批准其可以接受安乐死。同时,关于年龄限制方面,荷兰允许终末期病童安乐死,不过年龄必须超过12岁。

比利时:不限年龄

比利时是继荷兰之后全球第二个国家允许安乐死。近年,该国接受安乐死的人数同样有急速上升的趋势,当中有超过一半为70岁以上的高龄人士。

年2月,比利时因进一步延伸有关法例,通过不限年龄的儿童安乐死法案,招致不少批评。年,比利时一名17岁的终末期疾病患者成为这个欧盟国家首名接受安乐死的未成年人。

瑞士:允许对外国人实施协助自杀

瑞士也是唯一一个允许对外国人实施协助自杀的国家。年7月,英国一名曾任护士、身体依然十分健康的75岁老妇选择前往瑞士,在一间安乐死诊所“了结生命”。和这名老妇人抱有同样目的专程前往瑞士的外国人不在少数。

有记录显示,从8年到年,有超过位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以“自杀游客”身份来到瑞士。年的“自杀游客”人数比9年增长多达一倍。“自杀游客”群主要来自德国和英国,绝大部分想自杀的原因是罹患神经性疾病,例如瘫痪、帕金森氏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美国:各州规矩不同

据了解,目前美国有俄勒冈州、华盛顿州、佛蒙特州以及新墨西哥州部分地区已将安乐死合法化,蒙大拿州则在事实上承认安乐死。

加拿大:魁北克是首个安乐死合法化省

据加拿大电视台报道,年12月,加拿大魁北克省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允许罹患绝症者在医生帮助下选择安乐死,从而使魁北克成为加拿大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省份。

安乐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安乐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死亡的方式,都会经历漫长的过程:

首先,病人要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会让医生判断病人是否处于神志清醒的状态,否则不得提出安乐死申请。

申请的内容主要是表达自己难以忍受痛苦,自愿选择死亡,或是在病人昏迷之后,不接受抢救和其他后续治疗。

这张申请书会由公证人员当场制成公证书,证明申请的内容合法有效,最后一系列证据都归法院保管;

医生对病人情况作出书面诊断:荷兰诊断安乐死标准参考上文中提出的6条,其他地区和国家标准有所不同;

达成安乐死协议:医生会收到一份协议书,他要决定自己是否要帮助这名病人进行安乐死,如果主治医生不同意的情况下,病人可以授权其他医生进行安乐死;

实施安乐死:病人的授权医生、亲属、法院的公证人员、检察官都必须要在场监督安乐死的过程,一旦病人反悔,可以随时撤回申请。

执行完成之后,在场人员要确定病人已经顺利死亡,在监督书上签字以示公正。

当病人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部分国家已容许安乐死这种离开方式的存在

人终有一死,对于病人来说,什么才叫走得有尊严?对于家属而言,怎么样才能学习放手?跟生命说再见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却都是人人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无论是从伦理道德、人道主义原则,还是从生命质量、生命尊严;无论是从个体自决还是从社会效果方面看,安乐死都有其存在的正当化根据。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年能否选择有尊严的离去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