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年11月23日,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计划性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计划性肝切除”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举行。会议围绕计划性肝切除的临床技术进展、应用价值和意义等展开深入探讨,来自国内外肝胆外科领域的学者和临床医生近40人参会。
肝胆系统疾病、特别是肝胆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世纪90年代以来,肝胆外科学界对肝胆疾病的手术技术做了很大的改进,获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肝、胆系统手术难度较高,基层医疗单位对肝胆外科手术的规范性规划和实施仍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解剖学和肝胆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研究的深入,以及众多新理念、新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实践应用,对肝胆外科临床规范化治疗及手术方案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成立仪式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学术编辑中心贾晓巍主任讲解、阐述了启动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工作的意义。据了解,今年的11月3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财政部等部委的领导、指导和支持下,在医药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院士专家的支持参与下,组织建设“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ChineseClinicalDecisionAssistantSystem,CCDAS)”,为中国医务工作者临床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和解决方案。
计划性肝切除专家委员会作为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第一个亚专业专家工作委员会,将对计划性肝切除提供指导性意见,制订、形成《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计划性肝切除专家共识或白皮书》,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
贾晓巍主任代表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海军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南京医学大学王学浩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陈孝平院士、复旦大学樊嘉院士、浙江大学彭淑牖教授、医院顾万清教授等专家颁发了专委会顾问证书。海军军医医院姜小清教授作为“计划性肝切除专家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对专委会拟定的工作目标和规划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委员进行了汇报。
在同期举行的“计划性肝切除”专题研讨会中,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国际知名肝胆肿瘤学者梛野正人教授,作了题为《计划性肝切除的名古屋经验》的报告。由于中日等东亚区域国家慢性肝炎等基础性肝病人群相对欧美国家人群高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日学者学术观点相近,更为强调计划性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随后,研讨会分别对“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活体肝移植供肝切除”等临床技术理念的进展,以及“原发性肝癌”、“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复杂肝包虫病”、“中央型肝内外胆管囊肿”相关病种的计划性肝切除,进行了主题探讨。来自浙江大学的彭淑牖教授、复旦大学孙惠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建军教授、医院胡智明教授、中医院荣维淇教授、青海大学樊海宁教授、医院达瓦普美教授,以及海军军医大学的周伟平教授、姜小清教授、易滨副教授、李斌副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紧密结合临床焦点问题,受到了与会的北京、上海、广东、吉林、黑龙江、甘肃、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西藏等20个省市余名肝胆外科领域医师的高度评价。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计划性肝切除专家委员会决定,将根据专委会工作计划的开展及相关临床研究的进展,定期开展计划性肝切除专题研讨会,继续致力于计划性肝切除的学术推广工作,努力缩小国内基层医疗机构与高水平医疗中心存在的肝胆外科技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