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人体器官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当人体内的某个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孔隙,跑到了其它部位,这种疾病,医学上叫做疝。
(为避免读者不舒适,配一张示意图)
疝的发病率不低。
以腹股沟疝为例,一千个人里面大约有3个人会得这种病。而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超过1%。
在江苏南通,有一个治疗疝的高手。他不仅能精准修补疝气,最让人称奇的是,术后你根本找不到刀疤。
他,
就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南通市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
医院主任医师、大外科副主任王鹏。
从四孔到单孔
外科手术往往具有手到病除的效果。
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往往会留下大面积的疤痕,创伤大,人体也变得不那么美观。
手术创伤最小化,是很多外科医生的努力方向。正因为如此,腔镜手术、单孔手术、NOTES手术(经自然腔道,如阴道、直肠等手术)日益兴起。
年,王鹏开始尝试腹腔镜手术,从最初的四孔,过渡到三孔、两孔。
经过2年数百例的手术积累后,年,王鹏开始挑战单孔腹腔镜手术,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此步入单孔时代。
(上图:在亚太疝年会上,王鹏与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唐健雄教授合影)
疝耀中华
隔行如隔山。
在疝外科学界,有一个影响力很大的比赛——“疝耀中华”腔镜疝修补手术视频大赛。
这一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主办的赛事,截止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
第一届,王鹏初生牛犊不怕虎,报名参赛,以江苏、江西赛区第三名的成绩闯入了半决赛。
虽然最终在半决赛上以第七名的成绩无缘总决赛,却也让疝外科学界刮目相看。
第二届,组委会邀请王鹏担任大赛评委。
坐在评委席看别人参赛,王鹏有些隐隐的失落——第一届大赛无缘决赛,心有不甘。
年,第三届“疝耀中华”大赛,王鹏再度报名参赛。
他的参赛作品是《单孔复发疝修补术》,以初赛第一名、中区比赛(全国比赛分南、北、中三个赛区)一等奖的成绩,挺进全国总决赛。
年7月,决赛在泉城济南举行,王鹏与来自全国的共12位优秀疝外科医师同台竞技。这次比赛增加了手术难度评分,王鹏现场演示高难度的复发疝“单孔腹腔镜TAPP术”,以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和近乎完美的术后腹壁无疤痕效果,赢得疝外科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最终,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荣获二等奖。
单孔之星
八年的单孔之路,王鹏走得并不平坦。
起初,一台单孔胆囊切除术往往要做一个多小时,遇上解剖结构复杂炎症重的,甚至要更长时间。单孔操作,如同让习惯了用刀叉的老外拿筷子,非常的别扭,不仅体力消耗大,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极限挑战。
他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幸运的是,在几十例单孔手术之后,王鹏终于突破了瓶颈。
手术越做越顺手,从单孔胆囊切除术到单孔肝囊肿、单孔阑尾切除术再到单孔疝修补术,从平均1-2个小时,到几十分钟一台手术,创造了单孔疝修补时间最快16分钟,单孔胆囊切除时间最快2分58秒的好成绩,王鹏的单孔技术渐入佳境。王鹏成了疝外科学界的单孔之星。
截止目前,王鹏已完成余例单孔腹腔镜手术,应上海医院之邀参编《腹外疝手术学》(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一章。
相比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单孔技术具有美观、术后疼痛轻、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如Trocar疝)低等优点,年轻人的姑娘、小伙喜欢,中老年患者也为术后没有疤痕感到欣喜。
5月5日,63岁的瑞典人托马斯饱受疝痛之苦,辗转找到医院外科,王鹏主任为其成功进行了单孔双侧疝修补,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了,托马斯盛赞南通医生医术精湛。
力求精进
采访中,笔者无意间发现,王鹏的右手拇指内侧和食指上都有很大很厚的老茧。我很好奇,外科医生的手指也长老茧。
对此,王鹏解释说,医院胰腺中心主任苗毅教授把这两个老茧称之为上帝赐予的“外科医生钻戒”,既是外科医生的职业病,也是外科医生的勋章。只有完成了大量手术的医生才可能获得,才算得上是个好医生!
看得出,王鹏对自己的“外科医生钻戒”很骄傲。
王鹏说,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这条路有太多的艰辛,太多的未知,太多的责任。
王鹏并不满足于现状。单孔之外,他还想挑战更高难度的腹腔镜手术。把做单孔手术练就的娴熟的腔镜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4月14日,王鹏成功完成了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该手术切除范围广(需切除部分胰腺、十二指肠、胆囊、胆管下端、部分胃及小肠上端),淋巴清扫范围大,消化道重建复杂(需做胆总管、胰腺、胃及空肠的重建),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创伤最大、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手术,被誉为普通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王鹏说,医生不仅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悲天悯人的情怀,尤其是正确的三观。“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王鹏始终觉得,和同行们相比,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不突出。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人文素养,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做患者需要的手术,做患者满意的医生,应当成为一个医生一辈子孜孜以求的目标。(张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