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32498.html家住江苏省的老张今年70岁,平时身体不错的他,近日却得了一种“怪病”,整个人皮肤越来越黄,食欲不振,医院就诊,身体反而每况愈下。日前,在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层层“破案”,“真凶”浮出水面。令老张没想到的是,他的黄疸高热竟是由一种极为罕见的胆管肿瘤引起的。确定肿瘤的关键,是在胆汁中发现的癌细胞。在团队的反复推演下,手术历时6小时成功完成,老张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在胆汁中发现癌细胞起初,老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医院诊断为胆管炎进行治疗,可没想到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皮肤越来越黄。”这下,老张着急了。求医心切的一家人立即决定来沪就医,医院却给出了不一样的诊断: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等。在多种药物治疗后,老张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机缘巧合下,老张在问诊平台上找到了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王敬晗。结合患者病史,王敬晗高度怀疑,老张患的是硬化性胆管炎背景下的胆管恶性肿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确诊极其困难,易被当作单纯硬化性胆管炎进行治疗。”但诊断又陷入尴尬境地,“老张出现黄疸后,腹部增强CT和磁共振均提示胆管树全程增厚,并非典型的胆管癌表现。而此前的PET-MR、超声胃镜检查都提示炎症可能性大。”王敬晗说。诊断准确才能进行下一步诊疗,王敬晗第一时间与他的导师、国内胆道外科专家姜小清教授联系。鉴于老张黄疸不断加重,并伴有反复高热,姜小清同意了他的想法:“行PTBD降低黄疸水平,并行胆汁脱落细胞检查。”拨开云雾!最终,在老张的胆汁中找到了异型细胞,也就是癌细胞。“五切三吻”出转机诊断搞清楚了,手术方案的制定却让团队犯了难。肝脏增强CT显示,老张的肝门部胆管、胆总管中下段动脉期上全部强化,这就提示老张的肝门部胆管和胆总管可能都是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肝胆胰外科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肝门部胆管肿瘤好比“长在门框上”的肿瘤,肿瘤周围的血管会随着肝门部逐渐延伸向四周发展,而老张的肝门部胆管肿瘤沿着胆管已经长到了胆管的中下段,这就需要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一步加重了手术难度。“手术过程瞬息万变,很多决策要在手术台上一边手术一边做出。”王敬晗对手术方案几度推演,另一方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是腹部比较复杂的手术,手术步骤多,牵涉到消化道的多个重建。两个大手术放在一起做,先做哪一个手术更有利?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来正确决策。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在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后,王敬晗团队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左半肝、左尾叶、胆囊及肝外胆管、胰十二指肠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及后腹膜淋巴结清扫+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术中,为避免因损伤肿瘤周边的动脉血管而导致大出血的情况,团队在狭小的区域内谨慎操作,不断排查。手术历经6小时,王敬晗团队在不损伤老张的动脉、静脉血管的前提下顺利切除了被肿瘤侵犯的部分肝、胰腺头部、远端胃等5个器官,并做了3处器官吻合。术后第二天,老张转出ICU,4天下床活动,12天顺利出院。王敬晗提醒,胆管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没有任何征兆且影像学特征不明显,通过基础检查难以判断,一般临床上发现都是中晚期。“不过,80%以上胆管癌患者都会出现黄疸现象。如果在日常生活出现不明原因黄疸、发热,要及时就诊,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作者:李晨琰编辑:顾军责任编辑:唐闻佳图片来源:院方供图*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