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胆结石,真的会引起胆囊癌吗 [复制链接]

1#

厦门旦昊中医馆:乌梅三豆饮治发热案两则

关键字:福建厦门旦昊中医馆发热


  

一、乌梅白糖合三豆饮治疗持续发热四月不愈案

卢某某,男,21岁

-9-4-8:30PM 两脉浮滑数,右关有韧象,左关滑韧但不任取,两尺动,脉象整体虚浮散漫不敛。舌上布满*腻苔,舌质淡红。

汗多时口渴,口不苦,口涩无味,胃纳可,少作泻,热退时汗出,冬畏寒甚,手足冻疮,手足天寒时青紫,夏畏热。寐可,幼时易外感。

诉去年5月份高考前出现两侧少腹闷痛,痛处喜温热,十余天出现恶寒,发热,喜厚衣覆身,可自退。多于傍晚5-6时出现畏寒,发热,7-9时热势最高,10-11时热可自退,20余天往龙岩一院12天后热退,医院查无明显异常。

今年5月份又出现畏寒,发热至今,不伴腹痛,伴夜间大汗出,使用西药退热药及输液后,可退1-2天,后又起,人极畏风,稍遇风则寒战,一身汗毛竖立,旋即发热,现下不服退热药则热不退。辗转求医,耗资万余。

于-8-20至-8-27因“反复发热,腹痛1年,再发1周”住院7天,治疗无效而身体每况愈下。住院期间胸部CT示:1、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少量条索斑片影:炎症可能性。2、肝门区结构紊乱,占位可能。3、肝内胆管扩张。4、脾肿大。建议上腹部进一步检查。

上腹部CT示:1、肝门区结构紊乱并积气,肝内胆管扩张并胆总管,腹膜后少量积气(炎症可能,占位待除)2、脾肿大并肝门区门静脉、脾门区静脉迂曲扩张。3、胆囊为。4、少量腹腔积液。

腹部彩超示:胰腺回声肿胀。门脉增宽,扭曲:门脉海绵样变可能。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脾大。胆、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出院诊断:1、感染性发热。2、肝门占位待除。3、慢性浅表性胃炎。4、十二指肠球部憩室。5、胆囊炎。6、轻度贫血。7、低蛋白血症。


  

今从漳平专程赶到厦门就诊:

予下方:

乌梅25、炙草15、白糖(冲)25、*豆(杵)20、黑豆(杵)25、绿豆(杵)20、豆豉15、草果(后下)10、麦冬15,1剂

-9-5-9:45AM 于昨晚十时许在医馆煎药服下第一剂的半剂,昨晚37度,安卧,今晨测36.8度,无诉心下不适,无作泻,晨起纳可。嘱服下第一剂的剩下一半。

舌上苔仍有退,脉仍偏数,右关细数之象明显。

1、上方再用。予5剂

2、六味地*丸(自制)一瓶,一日2次,食前服,6g/次。

带药返家。

-9-7-21:20 回访:上药服2剂,现下体温基本上在36.5-36.8之间,畏风大减,夜间大汗亦大减,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口转不渴,口涩无味失,纳可,大便偏溏,小便偏多偏*。

-9-10-21:00电诉:上药服完,诉服药后未再发热,汗已敛,胃纳可,寐安,大便偏软,日一次,口渴失,畏风失。

食后心下痞胀,嗳气,自诉舌苔*腻较厚。

*参15、生术15、茯苓15、砂仁8、扁豆12、生山药15、生半夏(杵)18、麦芽15、*连(杵)0.3、豆豉10、草果(后下)10、麦冬10;

加水2斤,煎取ML,予6剂

案:此案发热迁延4月余不愈,紧扣其脉象虚浮而散漫不敛,认定是温病发热,不用丝毫发散之药,完全按照彭子治温病之法投乌梅白糖汤合三豆汤。

因其舌上布满*腻苔,认定有定在之热,而使用草果,麦冬,亦因其发热有定时,并取彭子治疟之法。

持续4月余之发热,竟一剂而平,实令人感慨!不能不叹承祖之伟大!

认得脉象散漫不敛,是该案的关键。

且热退后,未服补益药而汗敛,精神、体力均明显好转,木平,金敛,浮游之相火下藏,实是不补之补也!

以下摘取彭子书中所言,帮助大家理解该案。


  “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


  “*豆黑豆、养木养中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绿豆养木养中,兼清肺热”


  “乌梅汤收外以安内。三豆饮养内以和外。皆温病初起虚证的极效方法。”


  内经曰:温病虚甚者死,木火之气泄而不复故也。


  伤寒论立桂枝汤以治荣病之疏泄,立麻*汤以治卫病之收敛。桂枝汤之芍药,全在收敛木火,乌梅三豆亦全在收敛木火。惟温病里气大虚,故不能用芍药之苦寒。乌梅三豆并补里气之虚。温病表里俱热,故不能用桂枝生姜以助热。不能用炙草红枣以补中,而乌梅三豆,却有补中之能。P39-P40


  “麦冬开金气之结,草果仁开中气之结,乌梅开木气之结,”


  “麦冬草果仁乌梅方,治普通疟疾,无有不效,不伤身体,省事多矣。”P-


  “本篇温病方中之乌梅三豆肾气三方,皆内伤之要法,皆事实上常有,前人书中所无。”P45


  彭子所言“皆事实上常有,前人书中所无”,大家要多加留意,在临床上确实这种格局很多见,表现在不同疾病,不同阶段,但本质一样,使用彭子之法极效。


  弄清彭子有关温病的原理、治法,在内伤疾病中能发挥极大作用。

二、三豆乌梅汤合小剂四逆人参汤治疗发热案

刘某某,男,4岁,漳平人

这是一例由学生接诊的病人。

-09-07-8:30舌上有剥苔,舌质淡红,脉滑而较数。诉昨晚11时许始发现发热,在凌晨1时许测T38℃,有服扑感敏1/3片,略汗,热势不减。现下:咽痛,咽不红,扁桃体Ⅱ?肿大,左侧咽隐窝有白脓点,无脓液。唇淡。二便正常。汗少。现测T38.2℃

(另,此患儿自出生医院就诊住院治疗,先由2-3个月发热一次,后渐转为一个月3-4次,间隔时间缩短,频率增加,发热持续时间变长,在医院用药效不显,后转诊中医,经先后多次就诊用药,患儿发热咽痛等不适明显少发,且体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体重增加。)

蚤休8、玄参8、滑石(杵包)15、生草8、白豆蔻(后下)3、通草4、竹叶5、白糖(冲)10、桔梗8、*豆(杵)10、薏仁10、太子参10,2剂;

加水1斤,急火煎取ml,分2次服,3小时一服

-9-9-8:45舌上有剥苔余处苔*厚腻,舌质淡红,脉滑而较数,上药服3剂,热失。但昨下午5时热复起,仍汗少,咽痛,上药余1剂再服,热势不退,无鼻塞流涕。大便有解2次稀烂,小便不*。神乏。测T39.1℃,左侧咽隐窝有一*脓点,无脓液。

蚤休8、玄参8、滑石(杵包)12、生草8、鱼腥草15、石膏(杵包)15、竹叶5、杏仁(杵)8、桔梗12、麻*5、太子参8、通草4、砂仁4,予2剂;

-9-12-19:25诉上药服1剂半,热不减,学生电话要求开方,予下方:

乌梅10神曲8淡豆豉8麦冬7草果(后下)5白糖(冲)10*豆(杵)12黑豆(杵)12绿豆(杵)12

上药共服6剂,咽痛失,舌上原先厚腻苔有退。前天有见全身多处起痒疹,2小时后自退。

现下:以午后热势高,最高可达T39℃,晨起渐退至T37.5℃,午后再升。胃纳可,食热物微汗。口不渴不苦。近几日大便稀烂,且便前有腹痛,解后痛失。神疲,现测T38.1℃

上方再用,入炮姜(杵)4、附子6、生晒参(另炖)6,予2剂

-9-14-0:55上药服1剂热即退,舌上腻苔亦退净转位薄*苔,舌根处仍有剥苔,脉滑略数,汗多,口淡,腿酸。便溏,口较渴饮不多

生山药10、生扁豆(杵)10、*参12、生术12、炮姜(杵)2、炙草10、巴戟天10

案:此案服三豆合乌梅白糖汤,热先退,后又起,曾考虑是否识症又误,沉思良久,认定应还是相火浮游于上,肺金被烁,而成乳蛾之症,反复推敲,思其长期舌苔剥脱,服药后出现便溏,腹痛,应是中气不足且有中寒之象,遂加入少量附子,干姜,人参,以散土寒,护土气,一剂而热退。

治病不能心存定见,以方套证,能切实做到彭子所言“认定着落”,愈病不难矣。


  

追记:卢氏患者至9月18日前,情况甚好,半个月来体重增加4斤,也是几个月来停止发热时间最长的,食寐二便俱佳。


  9月19日,“凡比亚”超强台风登陆福建当天,两名患者同时再次发热。当时的天气,处于室内闷热异常,汗流夹背,室外起大风又夹有寒意,空气中疏泄之气太过又夹寒之象,一遇此种天气,两名患者本来就风木疏泄太过,再感大气中疏泄之气故又发病矣!


  中医学之“天人合一”观、“人身乃一小宇宙”,诚非虚言。


  此类情况在临床上数不胜数的,于时令病中尤多见,应多加留意体会。


  刘氏小儿又予原方一剂而安。


  卢氏患者家住乡村,取药不便,发热之第二天才取得中药,服后热不退,于9月21日晚再次从漳平赶到厦门就诊,诊其脉,左脉已不似之前初诊时的散漫浮大,转为细韧而偏紧,左关细韧之象明显,脉数(P次/分)。这次发热也有明显情绪因素,患者本人及家属皆言,患者自幼性情暴烈易怒,稍有不顺心事旋即发怒。考虑其左脉有紧象,认定有受寒,此次发热与之前不同,发热前2小时出现持续寒战,寒战时体温多在38℃,四末有冻僵感,后再发高热。

投乌梅白糖三豆饮合小柴胡加细辛、通草、巴戟天,1剂后畏寒及四末冻僵感大减,胃纳增,脉数减(P97次/分)时逢中秋节,再予2剂带药返回漳平,2剂后发热不退而转往福州治疗,情况不明。

写此追记,一是为了医案的完整和真实性。

二是两患者于同一天病情反复,很能体现中医的天人合一观。

卢氏患者之性情暴烈,病后即使不发热时其脉象亦偏数,是木旺、木虚,中气虚的表现,提示此案治疗应该还要在左之木气和中气上下功夫。

三是卢氏反复之后左脉弦细而紧,是否应投重剂补阴之药来治疗?(王孟英医案中有相似案例)


  

一并写出,供大家指正。

旦昊中医馆李建西

年9月27凌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