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九月
文
小艾
助力临床医生发展
做有温度的肝病学术交流平台
在肝脏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最常让肝科医师头痛的是“不明原因肝病”,这些病人常出现肝病不适的症状,如乏力、食欲下降、尿*等,关键是肝功能常有异常的转氨酶,更有甚者B超、CT等还明确提示慢性肝损、肝硬化等病变。
让医生头痛的当然不是这些异常结果,刚好相反是那些常见的导致肝脏病变原因的各种化验单、检测单是正常的,如无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无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无酒精脂肪肝等病史、无毒、药物史等。当该查的查了,该做的也做了,还不知道原因,对这样的结果,医生忧闷,病人更是不满意!我们就有这样一位患者,让我们绞尽脑汁。
—序
病例分享
男性,72岁,出现肝功能异常,ALT、GGT高出正常值10倍,有*疸,B超和CT提示肝脏有萎缩,间隙增宽。
该病人有多年饮酒史,很容易让医生诊断酒精性肝病。
但B超、CT并不是太支持酒精肝的特点,酒精肝一般是肝肿大,该病人是缩小。
为明确诊断,建议病人进行肝组织学检查。
HE染色
Masson染色
果然病理没看到典型的酒精性肝损特点,无肝细胞脂肪样变,无严重气球样变等酒精肝损伤特点,但却看到了一个不常见的汇管区变化,可见到异常畸形的胆管,单层柱状上皮,呈囊性增生,周围纤维化环绕。
CT未发现明显的囊性病变
原来这是胆管错构瘤!
胆管错构瘤的形成
肝内胆管错构瘤(Bileducthamartomasinliver,LBD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病变,被认为是由于正常胆管的原始管板(胚胎胆管)发育阻滞或异常所致的错构性病。
人胚4周初:前肠末端腹侧壁的上皮增生,向外长出一囊状突起,称肝憩室(hepaticdiverticu1um),是肝与胆的原基。肝憩室迅速增大,长入原始横隔,其末端膨大,并分为头、尾两支。头支是形成肝的原基,尾支是形成胆囊及胆道的原基。头支很快形成树芽状分支,尾支发育成胆囊和胆囊管,肝憩室的根部发育成总胆管。
由于未知的原因,由胚胎时期肝内胆管发育过程被扰乱或停滞所致。胚胎时期,肝内胆管从肝门部向远端重塑,该病变发生于该过程的较晚阶段,因此病变多表现为小的、外周及小叶内胆管的纤维化。
胆管错构瘤的形成
胆管错构瘤的诊断
错构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无特异度,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胆红素异常,但血AFP和CEA一般正常。患者多合并胆囊结石、胰腺炎及阑尾炎等其他疾病,胆管错构瘤为偶然发现,胆管错构瘤的诊断金标准为MRI及病理,但由于该病为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良性病变,多无需接受手术治疗或穿刺活检,故临床上该病多经MRI确诊。
MRI表现:
平扫呈长T1长T2改变,T1WI显示病变信号略低于肝实质,T2wI病灶显示清楚,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可见环形强化或结节状强化,MRCP显示病变与肝内胆管不相通。
病理特点:
沿肝内毛细胆管分布的囊性结构,直径多数1.5cm,大小近似,遍布全肝,偶有单发病变报道,此囊性结构形态不规则,与周围胆管不相通,囊壁由单层立方或扁平的胆管上皮细胞构成,周围绕以纤维组织及胆管周围腺体,腔内可包含嗜酸性纤维。
胆管错构瘤的鉴别诊断
主要鉴别诊断包括:
(1)肝囊肿:普通囊肿大小不一,囊壁菲薄,分布无规律,圆形多见,边缘光整,不合并多发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及高回声小结节;
(2)肝实质弥漫性病变:多有慢性肝病病史,加压扫查显示肝脏质地较硬,多不合并肝内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
(3)Caroli病:为肝内胆管非梗阻性扩张,也表现为沿胆管分布的囊性病变,但病变与胆管相通,而胆管错构瘤与胆管不相通,且多合并肝内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及高回声小结节;
(4)肝多发血管瘤:超声上也可表现为多发高回声小结节,但多不合并不规则,小囊性病变及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
(5)肝内多发转移瘤:如表现为高回声小结节,则与胆管错构瘤较难鉴别,但后者多小而弥漫,最终需病理证实。
结语
胆管错构瘤多无临床症状,预后良好,但也有研究认为该病与其他疾病相关,如胆管癌、复发性胆管炎、严重门脉高压等。
所以,对于胆管错构瘤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而MRI可作为首选的筛查方式。
--------------------此处分割线--------------------
推荐阅读
误诊病例分享
腹水、肝损伤的真实病因揭秘!
CHB患者指南推荐及不推荐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大全
部分来源:网络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