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紫癫病影像表现 [复制链接]

1#
破译白癜风绝密档案 http://m.39.net/pf/a_6185654.html

基础资料

男,48岁,反复腹胀伴腹泻10个月入院。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无牙龈出血、便血症状。查体: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无*染、无出血点,全腹无膨隆、稍显紧张,无压痛、无反跳痛。全身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Hb95g/L,WBC4.61×/L,N0.8×/L,RBC2.68×/L,AFP、CEA、CA及乙肝、丙肝相关检测均为阴性。肝肾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图1、2):肝脏多发大小不等片状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清楚,部分内部成网格状改变。腔内血流信号不明显。超声诊断:肝区多发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待排除。增强MRI检查(图3、4、5):肝脏体积轻度增大,肝左右叶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类圆形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示液液分层,DWI示弥期受限呈高信号显示,增强后,病灶边缘环形强化,中心点状强化呈典型“靶征”,随时间延长造影剂充填范围扩大。

初步诊断

MRI诊断:考虑血管性病变,肝紫癫病可能,不除外海绵状血管瘤。入院后,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取材组织内间质纤维增生明显伴炎性细胞浸润(图6),肝血窦淤血扩张伴出血,符合紫癜病表现。出院诊断:肝紫癫病。

讨论

肝紫癫病(peliosishepatis,PH)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疾病,最早由Wagner于年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主要以肝实质多发大小不等的充满血液的窦腔,并可同时累及脾、肺及骨髓等器官的网状内皮系统为其临床特点。PH虽为良性病变,但可因破裂造成大出血,甚至死亡。按发病范围可分为局限型与弥漫型。查阅国内外近年文献,关于弥漫型PH的报道较少。肝紫癫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与服用含雄激素的类固醇类药物有关。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肝实质内囊状充血腔隙,又称血囊肿,直径1mm到数厘米;切面呈“瑞士奶酪”样改变,按分布特点可分为弥漫型与局限型。镜下示囊腔内充盈大量红细胞,以肝细胞索为界,可见支持肝细胞和肝窦的网状纤维破坏是PH与扩张肝窦的区别所在。肝紫癜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流观点认为主要是由于肝窦流出道梗阻,导致窦壁屏障破坏、内皮细胞受损,继发肝小叶中心静脉扩张,红细胞由肝窦进入Disse间隙,形成充满红细胞的囊腔。肝紫癜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腹部胀痛、门脉高压、胆汁淤积、腹腔积液、肝功能不全、衰竭等。窦腔破裂后可发生腹腔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部分患者因病灶局限,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仅在尸检时偶然发现。本例病变呈弥漫型分布,累及全肝,因腹胀腹泻入院行影像检查发现病灶。肝紫癜的影像学表现因病灶的大小、范围、病变内出血所处时期不同而表现各异。超声检查可见肝脏高或低回声的结节灶,回声分布均匀或不均匀,腔内血流信号不明显。PH在CT平扫上常表现为低密度显示;增强动脉期病灶周边常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显示,与海绵状血管瘤类似,病变中心可见点状或球形血管样明显强化影呈“靶征”,较具特征;门脉期造影剂呈离心样向周边充填;实质期病变可呈弥漫均匀强化,CT值高于周边正常肝实质。MRI表现主要取决于窦腔内出血所处时期及内部是否含有血栓、是否与正常肝窦相通等密切相关。T2WI上多呈高信号,内可见出血、坏死所致的更高信号灶,因成份差异可出现液液分层显示;T1WI上常呈低信号,也可呈等或高信号,与病灶内亚急性出血有关。病灶呈良性生长无占位效应,不累及邻近胆管、血管。本例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MRI检查T2WI可见窦腔内液液分层,增强后病灶中心的点状、结节状强化(靶征)均为典型表现,为最后的准确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肝紫癜病需与肝脏富血供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脓肿、出血性囊肿及血肿、多血供转移瘤相鉴别。PH的良性生长,对周围血管、胆管无侵犯及MRI增强特点为鉴别注意要点。综上所述,肝紫癫病是一种罕见的肝血管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内多发充血窦腔。影像学检查对于疾病的及时、正确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病例来源:西南国防医药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性学习平台,所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老师可与小超联系(0),即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