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有什么 [复制链接]

1#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邹先维做客行风热 http://www.napozx.com/npxlp/10711.html

你还在傻傻的网购吗?看看不后悔!

“不是亲眼看到,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体内竟然有多颗小石头……”医院肝胆胰外科病房里,患者张先生的爱人感慨不已。

原来,反复上腹部疼痛半年的张先生在该院揪出了“真凶”——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所幸,经肝胆胰外科手术团队精准施术,帮张先生取净石头,其全家感激不尽。

(网络配图)

49岁的张先生是铅山县人,以务农为生,农忙的时候经常不能按点吃饭。半年前,他无端地出现上腹部疼痛,因休息后可明显缓解就没有在意。7月19日,张先生再发腹痛,程度剧烈,无法忍医院诊治。

经耐心问诊,细致筛查,医生确诊他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网络配图)

近日,手术成功完成,张先生的体内被取出了多个大小不一的结石。“我们预料结石会很多,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姚主任表示,因手术彻底,术后,经医护人员悉心照料,张先生腹痛消失,康复出院。

“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是常见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遗传与饮食两大因素,该患者是先天性胆管畸形,加上饮食长期不规律,是他发病的主要原因。”姚主任指出,在以往接诊的胆结石患者中,不规律饮食的患者很多,特别是不吃早饭的占很大比例。

(网络配图)

“因为不吃早餐,胆囊不收缩不扩张,引起胆汁储藏在胆囊里面,胆汁越积越厚,就会造成胆固醇和钙离子超标,任何影响胆固醇和胆汁酸浓度比例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的形成。”

为此,姚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进餐、规律清淡饮食及适量运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如果出现反复腹痛,医院做B超检查,排查胆结石的可能。

来源:上饶晚报

▍商务合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主要的工作就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将有毒物质及时分解掉。如果肝脏出现疾病,将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在众多肝病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脂肪肝。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病呢?

脂肪肝是指在肝细胞内蓄积脂肪过多。正常时肝内脂肪只占3-5%,如果超过了5%,即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病人一般均肥胖,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ALT)持续中度升高,往往伴有γ-GT及血脂升高。一般护肝治疗无效。目前用"B"超和"CT"检查可诊断此病。糖尿病人,肥胖营养过度的人,嗜酒过量的人是容易得脂肪肝的。要指出的是,某些肝炎患者较长时期内给予高热量食品、长期注射葡萄糖、过分限制活动,可转变为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但与组织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此外,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医院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的知识,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