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
并不在于言语
我爱你
是要与你肩并肩
筚路蓝缕
一路荆棘
也要和你前去
为了国家,为了未竟的事业
即使身处暗黑之地
我知道
你我一直手挽手
你在我左边
我在你右边
回眸党的百年奋斗路
无数令人艳羡的爱侣
他们在奋斗中相知相恋
在相恋中携手向前
今日,小欣带大家穿越时空,一同看看共产党人的爱情
Part1
周恩来与邓颖超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年五四运动中。在这场反帝反封建和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周恩来和邓颖超脱颖而出。
周恩来(左)与邓颖超合影
旅法期间,周恩来确定了自己伴侣的标准:志同道合,“能一辈子从事革命”,经受得了“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
此时的邓颖超正冲在天津解放斗争的最前线。邓颖超的奋斗是这样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深深吸引着周恩来的目光。
从巴黎名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周恩来与邓颖超通过鸿雁传书,确立了共同的革命的理想,也确定了恋爱关系。
曾经有一天,周恩来把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寄给邓颖超,他写道:“希望我们两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邓颖超也和周恩来一样下定了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
周恩来、邓颖超成为生死不渝的革命伴侣,并携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他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一起在枪林弹雨中战斗,一起在白色恐怖中奋进……
周恩来(右)与邓颖超合影
周恩来说,他和邓颖超“……是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不畏险阻的奋斗精神把我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邓颖超则几乎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对周恩来的战友之情、伴侣之爱。
周恩来: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周恩来: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Part2
何孟雄和缪伯英
在早期中共党员中,有一对湖南株洲伉俪引人注目,他们是何孟雄和缪伯英。
何梦雄(右)与缪伯英
何孟雄出生在山村,因父母早逝,便寄住在长沙的堂叔家,在长沙各中学读书。当时的他,已经受到爱国进步的潮流影响,常常参与新民学会的讨论。后来,何孟雄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常常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畅谈,追寻救国真理。
缪伯英是长沙人,她的父亲缪芸可曾任湖南省教育司主任。年,不满20岁的她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缪伯英也是爱国进步青年,她甚至专门到北大参与学生政治活动。
年3月,缪伯英加入了在李大钊倡导下,北大进步学生邓中夏、何孟雄等19人发起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在奋斗中,何孟雄与缪伯英都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树立了共同的理想,产生了同样的信仰,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年7月,这对恋人由早期的北方革命组织成员,转为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而缪伯英是中国第一名女共产党员。
同年秋天,何孟雄和缪伯英在北京景山西街中老胡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结为夫妻。因为两人名字里,分别有一个“英”字和“雄”字,所以被大家称为“英雄”夫妻。
话剧《英雄》讲述了何孟雄和缪伯英在湖南的革命事迹。
婚后,何缪夫妇二人,一同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北方战场上战斗。他们一起参与领导“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并取得胜利,一同撰写文章,报道国内外劳工消息,揭露各地工人所遭受的奴役……
他们并肩作战,他们一同进步,革命时期的爱情,正像这对“英雄”夫妻,在热血沸腾的洪涛中迎着激流,互相扶持,互相勉励。
缪伯英劳累成疾。在病危之际,她对丈夫何孟雄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年10月,年仅30岁的缪伯英病逝。
后来,年,因叛徒告密,何孟雄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年2月7日,他与其他23位革命者英勇就义,年仅32岁。
Part3
周文雍和陈铁军
“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这是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经典台词,电影里主人公的原型,正是周文雍、陈铁军夫妇二人。
周文雍、陈铁军夫妇年当选“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刑场上的婚礼》海报
位于广东省开平市百合镇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瞻仰。烈士纪念碑碑座刻着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一首不朽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广东开平人,生于年8月,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广东佛山人,生于年3月。年秋,她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她改名铁军。年4月,陈铁军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文雍(左)和陈铁军临刑前的留影。
年,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当武装起义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当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最终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10多倍于自己的敌人奋战,杀出一条血路,撤离广州,辗转到香港,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
年1月,周文雍当选为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广东省委常委,与陈铁军回到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敌人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们不为所动;被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仍坚贞不屈。
年2月6日,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Part4
李洪涛和朱翠兰
遵义市有一对老夫妇,他们本来分隔两地、互不相识,却在抗战中相识相知,一起参加革命,一起舍生忘死。
他们就是李洪涛和朱翠兰。
李洪涛(左)和朱翠兰
经历过战争就更加珍惜和平的甘甜,一路走来相伴到老。
抗日战争的硝烟尽管已散去70载,但对参加过抗战、如今已步入耄耋甚至望百之年的老兵们来说,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早已融进血液里,与他们相伴终身!
年,李洪涛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一个农民家庭。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洪涛的家乡也遭到了日本侵略者蹂躏。年,李洪涛的家乡东平县西沟流村成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建立了抗日救国群众团体。李洪涛小小年纪,却已经是儿童团团长,负责组织为八路军送信。15岁时,李洪涛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大范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年大灾荒,日本兵占领着城市,经常到乡下扫荡。当时的李洪涛是4区抗联主任,“日军扫荡时,我们化整为零。参加游击队的都是穷人,没有什么苦受不了。没有吃的,我们就挖野菜、采树叶充饥,阴雨天气潮湿闷热,我们睡的地方都长毛发霉。”李洪涛边回忆道,“日军武器太厉害了,我们就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出来偷袭日军,主要是破坏日军的碉堡、岗楼,拔他的据点,和他打游击。”
年,同在山东的朱翠兰参加抗联,成为一名宣传队员,动员群众参加八路军。
“在部队做宣传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向民众宣传我党的抗日纲领和抗战政策。开始时我碍于面子不敢讲,通过一段时间锻炼掌握了一定的宣讲方法和技巧,宣讲效果越来越好。我们宣传队每到一处都受老百姓喜欢,大家特别爱听我讲。我们女同志工作上与男同志一样,跟随部队行军一天要走60公里。行军中我们女同志遇到生理期,也没有卫生纸,没有裤子换,打湿后只有脱下来拧干穿上又继续赶路。”
也是这一年,李洪涛认识了同在抗联的朱翠兰。年,抗战胜利后,经组织上批准,李洪涛和朱翠兰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他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听从组织的号召同时参加了解放战争,又同时报名参加解放贵州战役。
李洪涛夫妇年在遵义
李洪涛、朱翠兰年跟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解放贵州。来到遵义后就再没有离开过这片红色的土地,至今已有66年。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硬朗,儿女孝顺,家庭温馨。平日里,他们生活简朴,每天坚持读报。作为老共产党员,两老始终助人为乐,都参与了关心下一代协会工作,时不时到学校、单位作报告。对两老而言,共产主义信念已经融入他们生命的全部,为革命事业生死与共是两老一辈子的选择。
Part5
唐炎和盛林
唐炎,一名身经百战的新四军战士,共产党员,此时的他已经被任命为教导大队大队长,率部在梁弄镇横坎头村驻训。
盛林,一名身经百战的新四军卫生员,共产党员,此时的她,被任命为浙东纵队司令部门诊所所长,驻扎梁弄镇。
这时,也就是年10月,浙东区党委在全区评选批准了24名模范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唐炎、盛林就是其中的两名。
唐炎(右)和盛林
梁弄镇,就是唐炎与盛林相识的地方。
共同的地点,共同的志向,共同的品性,慢慢使两人相知相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但由于革命事业的发展,他们随着部队出征,先后参加了无数次战斗,一次又一次的长途行军、一场又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一年又一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这种聚少离多、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虽然让他们长时间难得相见一回,但革命的意志和爱情的基因却从未减少。
终于,他们在年6月向组织打了定婚报告并得到批准,年5月在短暂的战斗间隙,经组织批准他们结婚。
但相聚总是短暂。由于紧张的战争环境,两个革命战士的“大婚”仪式,只是与唐炎所在作战科的同志在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两个人也只在一起呆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回到各自的部队继续战斗和工作。
此后,二人一直因公聚少离多,又经历了种种波折……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年12月和年6月,唐炎和盛林分别从岗位上先后离休,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挥余热。
唐炎(左)和盛林
如今,两位90多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依然精神矍铄。在他们笑谈人生之时,最值得骄傲的是自己不忘初心、坚贞相守的革命生涯,最令他们期盼的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之巅的复兴之梦。
他们走过战争,经历艰辛,无私地为革命的胜利、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所有;他们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用心和生命谱写无愧的人生。
Part6
庞满科和孙俊英
年抗战胜利70年,庞满科和孙俊英老两口都获得抗战胜利纪念章,这对恩爱夫妇也携手走过了70年。
庞满科(右)和孙俊英
年,这对夫妻一起住进了医院。两位老人几乎不能言语、不能行动,但他们仍隔着床手拉着手,才能安然入睡。
孙俊英曾在儿童团帮助当地敌后武工队与日军战斗,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入武工队,与武工队队员们一起埋地雷,在地雷战中,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庞满科。
庞满科在年参军,由于在分区炮兵连表现突出,庞满科成为一名党员。不久后,医院,庞满科被调到第二休养所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指导员。正是这次调任,让他有机会和白求恩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并肩战斗,陪伴了他14个月。
经组织介绍,孙俊英与庞满科相识相恋了。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都以革命事业为重。两人相约,如果能够活下来,抗战胜利后结婚。
年抗战胜利后,两人终于喜结连理。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形影不离,相扶相依。
起初,一直是孙俊英照顾丈夫庞满科多一些。10年前,孙俊英患脑溢血,导致偏瘫。这时候,年近九旬的庞满科身体还不错,反过来开始照顾老伴。住院期间,医院,每天都要陪护在老伴身边。
孙俊英出院后,每天早上,庞满科都要坐在她的床头,握住她的手,静静的待上一会儿。还经常将额头贴在老伴的额头上,感觉一下老伴是不是还发烧。
特殊的年代,让他们婚姻与抗战胜利结合在了一起。他们的一生,见证了这个国家从民族独立到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
Part7
甘祖昌与龚全珍
一位是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一位是八一子弟学校的老师龚全珍。从赣西农村到胶东半岛再到天山脚下,两条相隔千里的生命轨迹,竟然神奇地交织在了一起。
甘祖昌(右)与龚全珍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起点。
他,年出生在赣西边陲一个叫沿背的小山村。上了一年半的私塾后,他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打草,挑着担子来回走几十里山路,挣几毛钱脚力费维持全家生计。
她,年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唤作平安里的巷弄。争气的她顺利初中毕业,并考上了市立女中上高中。
这是两份不约而同的革命情怀。
他参加农民协会,在年8月入了党。在县里当交通员、土改委员会主任、独立团军需处长,跟随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井冈山下的乡村起步,他的革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到达了地处西北的新疆军区。
她瞒着母亲辍学,在19岁的时候剪短头发参加革命,成为了一名流亡学生。一路流亡抵达陕西,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她也被西北大学教育系录取。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大学毕业的她参了军、入了党,响应号召来到边疆,在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当了一名老师。
这是两位相互依偎的同志伴侣。
年,两位饱受战火和岁月磨难的战友,以革命为媒,终于成为了将相守一生的同志伴侣。
后来,甘祖昌因伤申请回乡,龚全珍选择跟着丈夫回到江西莲花的小山村。
甘祖昌在家乡,带领乡亲们把多亩冬水田改造成了良田,修建起了江山陂,把“光头山”变成了丰收岭,修水陂、建桥梁、办企业……
半个世纪过去,甘祖昌当年留下的一项项利民工程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村民们常常回忆道:“当年我们沿背村就是莲花县的‘华西村’。”
而龚全珍,一直在学校当老师。几十年下来,龚全珍早就记不清,她劝回过多少辍学的孩子,又为多少学生交了学费。
年,甘祖昌老将军永远地离开了。弥留之际,他交待老伴:“领了工资,买了化肥农药,送给……贫困户……支援农业建设……”
龚全珍深深地知道,农村有丈夫未竟的事业:“老伴,你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还要在这个世界上,继续我的征程。”
龚全珍获“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
她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带着整理的资料,到社区、部队、学校,言传身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谁家有人生病看不起、谁家孩子大学缺学费,她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一家一家把慰问金送到人家手中。孤寡老人过冬缺衣少服她会记得,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她会关心……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前行的道路上,龚全珍一直把丈夫当作榜样。
Part8
林俊德和黄建琴
林俊德和黄建琴既是夫妻,又是同事,都是核试验科技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在戈壁滩上相识相知,一起工作生活了45年。
林俊德(右一)、黄建琴(左一)与女儿
林俊德年,林俊德从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参与试验工作。
黄建琴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到基地。那时我国正准备进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千军万马会战在戈壁滩上。
罗布泊的戈壁滩一无所有,没有砖瓦房、没有自来水、没有蔬菜,离最近的县城,有多公里。
喝了戈壁滩的盐碱水,黄建琴上吐下泻,拉了几天肚子,唯一渴望的就是吃上绿色的青菜。可戈壁滩哪有绿色的青菜,连棵草也不长,大家吃的都是玉米面、窝窝头,还得就着漫天黄沙。
这时,林俊德出现了,这位早两年来的福建小伙子,不知从哪摘来一些榆树叶,听同事说有几个姑娘生病了,想吃绿色的蔬菜,于是送了过来。
“是他,就是他!自发研制成功压力自记仪,记录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数据!”好几个姑娘在吵着,黄建琴看着林俊德,心中升起一股崇敬之情:“他真厉害!”
后来,两人渐渐熟络了,两颗心就走得越来越近,黄建琴常常向林俊德讨教工作上的事情,林俊德常常问她大学时期的生涯,日子在交流中变得意义非凡。
罗布泊就是他们的月下红娘。
在第一颗氢弹试验那一年,他们结婚了。
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开始,他们一同参加了多次核试验。
他们一次次聆听着东方巨响,每一次,无不是激动地相拥而泣,热泪盈眶。
他们一直忙碌在一线,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
林俊德(右)与黄建琴
黄建琴说,回想和林俊德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幸福的时刻,还是年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后,他们有缘相识;年最后一次核试验,他们在罗布泊场区,能一起置身在欢庆成功的人群中,深感能够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自豪。
后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住院治疗。林俊德住院期间经常说:“我75岁了,这辈子干了核试验这件事,我很满意。”黄建琴说,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是他们那代人的共同心声。把一生献给国防科技事业,他们觉得很光荣;陪伴林俊德一辈子,他觉得很幸福。
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在工作。
黄建琴回忆说,有一次,她正在看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说:“有爱你就大声说出来。”林俊德听到了就坐在黄建琴身边说:“我们一起生活几十年了,没说过我爱你,但实际上都做到了,理解对方,默默支持对方,这就足够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林俊德依然在工作。2小时前,林俊德还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这是,林俊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黄建琴握着丈夫慢慢发凉的手说:“老林,你活着的时候,是军队是国家的;现在,你终于是我的了!我死后,一起跟你回马兰。”
Part9
王继才和王仕花
王继才与王仕花,一对孤独驻守在黄海开山岛的哨兵,从年到年,32年的坚守。
王继才(左)与王仕花
年7月,王继才接受了守孤岛的任务。48天后,妻子王仕花来到岛上,看到“野人”般的丈夫,眼泪夺眶而出,拉着王继才要回去,他却坚定地说:“你回去吧,我决定留下!你不守我不守,谁守?”20多天后,妻子辞去了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将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了婆婆,毅然上岛与丈夫并肩值守。
从那以后,王继才夫妻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
王继才夫妻在升国旗。
开山岛环境恶劣,岛上无电无淡水无居民,只有肆虐的海风,以及到处窜来窜去的蛇、老鼠和蛤蟆,生活异常艰苦。32年来,他俩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做伴,战胜了常人难以承受的风雨和艰险。
岛上夏天特别湿热,冬天异常阴冷。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夫妻俩都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严重的湿疹。医生告诉他们,只有离岛才能根治。但为了守岛,他们放弃了治疗。
有时台风来袭,小岛与世隔绝,断粮断水的日子经常遇到,有时柴火没了,他们只能啃生米。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从没磨灭过王继才夫妻坚守孤岛的决心。每天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32年来,夫妻俩从没中断过。
守岛不仅要面临单调枯燥的工作,有时还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甚至用生命守护着海岛安全。32年来,在与违法犯罪的斗争中,王继才夫妻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先后发现并协助公安边防部门破获了6起走私、偷渡案件。在渔民们眼里,他们却是“亲人”和“恩人”。渔民们晚上出海时,他们会亮起信号灯;过往渔民缺粮少药,他们就拿出自己备用的粮食、药品赠送;如果有船只遇险,他们必定想方设法施救。32年来,王继才夫妻俩上报了许多重要海防信息,出色完成了战备值勤任务。
王继才夫妇先后获得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十大海洋人物”、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十大正义人物”“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王继才(右)与王仕花
王继才说,这辈子跟了我,她是受苦了。我吃过的苦她也吃,我没吃过的苦她也受了。如果有来生,你还做我老婆,我还你。
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王仕花说,老王,你放心,我每天还会把国旗升起来,把岛守下去。
有你的地方就有爱情,有国旗的地方就是祖国。
Part10
尹松和张培
对济南市急救中心车管科科长尹松和主管护师张培这对夫妻来说,庚子新年注定是极其不平凡且难忘的。
尹松(右)与张培相互帮忙穿戴隔离服。
春节前几天,像过去的每一年一样,这对夫妻先把两个女儿送去了父母家,只等除夕放假,一家团圆,过一个和和美美的新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很快蔓延开来,一场疫情防控的战役突然打响了。
农历腊月二十九,是张培这段时间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她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项重要任务。
当天中午,有两辆武汉开往济南的高铁列车将要抵达济南西站。济南市急救中心将承担发热旅客的转运任务。虽然此前,张培已经接受过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种种培训,但第一次真正实践,第一次正式穿脱防护服的经历,依然让她记忆犹新。
全副武装的张培在高铁站经历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等待,好消息终于传来。两辆列车上并没有发热旅客,张培稍稍松了一口气。
张培的放松只持续了一会儿,当天下午,济南市急救中心再次接到任务,需要转运两医院,他们是从武汉乘坐高铁来到济南的。这一次,本不属于张培的任务,她却主动请战。“我是一名党员,上午刚刚执行完任务,有穿脱防护服的经验,是最合适的人选。”
与张培相比,尹松的工作相对“后方”。手里接打着一个又一个几乎不间断的电话,脚下步子也不停,不断地协调车辆与人员……这是尹松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车管科科长,尹松主要负责车辆和人员的协调调派。两部手机,3个电话号码,还是有些不够用。“一小时差不多能接二三十个电话。有工作安排,也有来自亲戚朋友的问候。”为了保证通讯畅通,尹松把家人和朋友的来电转接到张培那里,自己则全心全意地处理工作事宜。
虽然坐镇“后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尹松不会主动走到“前线”。他常说:“我总是鼓励应急保障党支部的党员冲锋在前,我作为党支部书记,就要冲在最前面。”
尹松(左)、张培夫妻准备出任务。
尹松与张培的入党,都是在危急之际。
年,尹松还是部队的一名士兵。这一年,特大洪水席卷长江流域,无数官兵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尹松所在的部队虽然没有承担救灾任务,但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无数党员前仆后继、不计生死地守卫百姓时,内心感慨万千。“那时候觉得做一名党员是光荣的、伟大的,只有党员才能承担最危急的任务,我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在那时,尹松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几年之后的3年,SARS肆虐。张培成为济南市急救中心第一批承担转运任务的医务人员。在取得抗击非典疫情的胜利后,张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张培的任务完成后,济南市急救中心开始确定第二批承担转运任务的工作人员,尹松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请战书,他也成为济南医务工作者中递交请战书的第一人。也是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尹松与张培走到了一起,从战友发展为恋人。
如今,张培的党组织关系恰好在尹松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应急保障党支部。那么,妻子执行任务时会特别叮嘱她的安全吗?尹松不假思索地说,“肯定不会单独叮嘱她,我还要提醒其他同事。”在单位,尹松时刻关心支部其他党员的安全,帮他们化解焦虑的情绪,经常忽略妻子的感受。直到晚上回到家,他才变身模范丈夫,按时叮嘱妻子吃营养品,不断把热水递到妻子眼前,还包揽了各种家务活。“她晚上咳嗽一声我都会惊醒,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
来源:综合摘编自人民网,株洲晚报,新华网,《铁军》,央视网,中青网,济南日报
原标题:《“望你珍摄,吻你万千!”这么甜,你确定要点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