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屠呦呦这些大咖 [复制链接]

1#

明天就是国庆节啦

祝福新中国生日快乐!

同时祝大家中秋快乐~

喜迎中秋欢度国庆

新中国成立71周年来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让世界惊叹

这份亮眼成绩是无数人的智慧与贡献

其中就有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

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

讲述着那些关于时代脉搏的铿锵跳动

关于未知世界的灿烂想象

关于民生改善的无限可能

以及关于他们自己追梦的故事

国庆佳节

中国科协联合央视推出的系列节目

《追梦身影》

将在CCTV-12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让我们一起感受科技工作者的魅力和匠心

00:30

第一集

播出时间

10月1日12:20、21:30,10月2日9:00

沈善炯、钱学森

曾经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赴重洋,沿着这条航线义反顾地回到祖国。

沈善炯就是其中之一。年8,33岁的他在美国加州理学院物系获得博士学位,毅然放弃威斯康学的聘书,和多位中国留学生起登上航回祖国的邮轮。

归国之后,沈善炯提出了提高金霉素产量的理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生产金霉素的国家。

还有一位,是后来成为中国导弹、载人航天事业奠基的钱学森。年,他回到祖国。

图源:中国新闻网微博

在回归祖国的过程中

他们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赵忠尧、邓稼先

物理学史上第个观测到正、负电湮灭辐射的科学家赵忠尧,冒着命危险购买科研器材,为中国原能研究所组装了第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物理学博士邓稼先带领理论设计队伍,依靠近乎原始的计算工具,完成中国第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众多科学家隐姓埋名,投到改变国家命运的秘密事业中。

为国家科学事业奉献青春热血

他们舍弃了哪些?

黄大年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的黄大年到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成功跻身英国精英阶层,成为了航空物理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战略科学家。

年12月,黄大年却做出了一个震惊海外的决定,抛下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

究其原因,他归结为“情结”二字。“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它需要像很多很多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

一回国,黄大年便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成为学院里出名的“科研疯子”。凭着惜时不惜命的疯魔劲儿,黄大年在回国的几年里,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年11月29日,黄大年在一次出差途中突发不适,跟空姐说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我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资料很重要。”出差返回长春后,黄大年被查出胆管癌。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他与世长辞……

黄大年为科学工作投入了怎样的心力?

同事们对他有何评价?

第二集

播出时间

10月2日12:20、21:30,10月3日9:00

华罗庚、陈景润

提到华罗庚,也许无人不知,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只有初中毕业、患有腿疾的他被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破格提携的故事。

20年后,已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的华罗庚回到阔别多年的清华园,重新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年,他又“挖掘”了当时年仅23岁的厦门大学图书管理员陈景润。

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

陈景润走在世界领先的地位

他是如何做到的?

林尊琪

激光的热核聚变,关乎国家军事和能源安全。年,连续运8年的神光1号退役,装置规模扩4倍的神光2号程正式启动。

年,神光2号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光束质量不稳定,光学元件频繁损伤。为安装改善光束质量的元件,花甲之年的林尊琪院士钻进25米长的管道,在直径不到80厘米的空间滤波器内,作了半个多月。

图源:中科院之声微博

他组织上下游科研单位和企业协同攻关,突破个又个“卡脖”的技术难点。

如今,神光2号输出的激光,聚焦后能够精确穿过根发丝小的靶。

一生致力于研究激光领域

林尊琪攻克了哪些科技难题?

他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吴孟超

年,为安徽农民陆本海切下重达18公的肝脏管瘤;

年,为湖北孩王甜甜切除下球小的管瘤……

屡屡在肝脏外科创纪录的吴孟超,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我国从事肝胆外科的中坚量,百分之是他的学。

60多年里,吴孟超的双挽救了个濒临绝境的命。直到96岁高龄时,他每周少还要做三台具有挑战性的术。

最初,我国的肝脏手术几乎无人触及

是什么让吴孟超决定开创这一医学领域?

他作为老师

对学生又是怎么样的?

第三集

播出时间

10月3日12:20、21:55,10月4日9:00

郭烈锦

不用“火烧”煤,而用“水蒸”煤,这样的科技你见过吗?

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烈锦和他的团队攻克了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

20年里,他们顶住压力潜心研究,通过超临界水把煤炭的化学能直接高效转化为氢能,不再生成污染物。

这期间,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有了科技成果后

如何转化又是一道难题

郭烈锦团队和企业协作

能否成功将成果转化

让超临界水蒸煤为人民提供服务?

屠呦呦

年12月8日,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向全世界介绍了一种从中药中提取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究始于年5月23日,我国启动了研发抗疟新药“”项目。年,屠呦呦和北京中医研究院科研组发现,用乙醚提取到青蒿中有效成分,对抗疟有着明显效果,这项成果在参与“项目”的科研单位内无私分享。

青蒿素的发现被誉为

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

从研发到产业化

除了屠呦呦之外

还有哪些人为之付出努力?

薛永安

渤海湾海底是否有大型天然气田?它真的是一个富油贫气的盆地吗?在渤海油田工作了32个年头的薛永安,也在寻找答案。

十多年间,薛永安和渤海气田勘探团队不迷信权威和经验,主动出击。

通过人工激发地震,物探专业的科研人员对渤海湾盆地的潜山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扫描”;钻井取回来的岩心,成为地质专业科研团队进一步明确地下潜山储层和储气的依据。

在勘探团队的协同努力之下,年,渤中19-6这个千亿方级大气田终于被发现!

在此过程中

薛永安和渤海气田勘探团队遇到了哪些难题?

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第四集

播出时间

10月4日12:20、21:45,10月5日9:00

欧阳竹

盐碱地长出玉米,听起来是不是十分不可思议?但我国科学家使其成为了现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把目光聚焦在了盐碱地的治理上。大批科学家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会战中。

他们埋头土地,不畏辛劳,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这项被称为中国农业的“两弹一星”——黄淮海科技大会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如何从高产到再高产?

向刚刚脱离了盐碱的土地,要更多的粮食,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在禹城市扎根数十年的欧阳竹深谙这片土地,从自然的循环中找到了灵感。

他用了什么办法让盐碱地长出粮食?

潘云鹤

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进入2.0时代。出行导航、扫码付款、刷脸识别,我们的生活之中,人工智能处处可见。

潘云鹤就是我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早在年,他研发的我国首项“智能模拟彩色图案创作系统”就成功地运用到大批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如今在浙江大学教书育人的他

对人工智能又有着什么样的创新想法?

汪忠镐

翻开中国血管外科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奠基人汪忠镐院士。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当毛主席号召把医疗工作做到农村去时,汪忠镐便第一个报了名。艰难的工作条件没有消磨他的斗志,反而让他的技艺愈加纯熟。

年,汪忠镐被选送到美国杜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两年后,他谢绝了国外的邀请,拒绝了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

仅用5张床位,医院血管外科组。他以“一把刀”闻名国内,更以治疗布加综合征而闻名全球。他所创立的七个血管外科,已经成为千万血管疾病患者的重生之地。

血管外科如今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这一领域有哪些人才辈出?

10月1日-4日

每天12:20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

《追梦身影》

与你不见不散

来源:道德观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