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下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胸部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纵隔:

肿瘤、淋巴结肿大、血管病变等。

2.肺:

肿瘤、结核、炎症、间质性和弥漫性病变等。鉴别肺门增大的原因,区分血管性结构、淋巴结肿大和肿块。

3.胸膜和胸壁:

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与程度,鉴别包裹性气胸与胸膜下肺大泡,了解胸壁疾病的侵犯范围及肋骨和胸膜的关系,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况。

4.心包和心脏:

明确心包积液、心包肥厚及钙化程度,鉴别心脏原发或继发肿瘤。

5.大血管病变:

诊断各种胸部大血管病变,包括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肺动脉栓塞、大血管畸形等。

二、检查技术

1.常规平扫:

(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驼背或不宜仰卧者、对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进行鉴别诊断者可采用俯卧位。扫描范围为从肺尖开始到肺底。(2)参数:常规胸部CT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层厚≤1mm,重建层厚5~7mm,层间距5~7mm。对于呼吸困难不能屏气者或婴幼儿,扫描中应适当加大螺距,缩短扫描时间,以减少运动伪影。

2.高分辨率成像:

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及可疑支气管扩张时,可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0.6~1.0mm,采用高分辨率算法重建。

3.增强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0~70.0ml,流率2.0~2.5ml/s,延迟扫描时间30~35s。扫描范围和扫描参数同常规平扫。(2)胸部CTA:对比剂用量80.0~.0ml,流率3.0~3.5ml/s,延迟扫描时间依据对比剂智能追踪技术测定,通常为12~18s。

三、图像处理

纵隔窗窗宽~HU,窗位30~50HU;肺窗窗宽~1HU,窗位-~-HU[18,19]。

先天性心脏病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单心房、左侧三房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

二、相关准备

1.镇静:

新生儿及不能配合的受检者口服或从肛门给予10%的水合氯醛0.4~0.5ml/kg镇静。

2.心电电极的位置:

电极可以酌情贴在双臂和腿上。

3.呼吸训练:

除婴幼儿外,需要对受检者进行呼吸训练,屏气时间达8~10s。若受检者在镇静状态不能屏气,可以通过捆扎胸部束带抑制胸式呼吸再进行扫描。

4.辐射防护:

由于受检者中婴幼儿多见,辐射损伤带来的风险增加,可在头颅、颈部、腹腔、盆腔分别用铅衣片进行防护。

三、检查技术

1.扫描体位及参数:

(1)体位:仰卧位,根据静脉针的位置选择头先进或足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像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如果受检者为镇静后的婴幼儿,可将上臂自然放于体侧。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左膈下5cm。(2)参数:重建层厚和层间距为1.25~2.50mm。考虑到儿童的辐射防护,5岁及以下受检者管电压为kV,5岁以上为kV;管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2.注射对比剂方法:

(1)对比剂用法:通常采用含碘mg/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婴幼儿可根据疾病和体质量,将对比剂稀释为含碘量~mg/ml或降低注射流率。根据扫描方式成人用量为30.0~80.0ml,婴幼儿用量为1.5~2.0ml/kg。5岁及以下受试者注射流率为1.0~2.0ml/s,5岁以上为2.0~3.0ml/s。为避免无名静脉内高浓度对比剂对周围结构显示的干扰,尽量选择右侧上肢静脉或右侧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2)扫描起始时间的确定:扫描起始时间指从注射对比剂到开始曝光扫描的时间。确定扫描起始时间的方法主要有:①经验值法:2岁及以内患儿,若对比剂经头皮或手背静脉注射,延迟时间为11~14s;经足外周静脉注射,延迟时间为14~16s;2岁以上患儿在上述基础上适当延长2~5s。②小剂量同层扫描时间曲线测定法:自肘静脉小剂量注射对比剂,进行ROI同层动态扫描,测量ROI的时间-密度曲线,曲线峰值时间即为扫描延迟时间。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受检者,需要在肺动脉层面测量肺动脉和主动脉2个ROI,两者均强化即为扫描延迟时间。③实时血流检测法:设定肺动脉层面作为连续曝光层面,并选择对比剂观察ROI(肺动脉和主动脉2个ROI),注射对比剂后,实时观察ROICT值上升情况,当CT值达预定值后,手动触发扫描。对心内结构存在复杂畸形者(如心内膜垫缺损、单心室等)加扫第二期,扫描延迟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35~45s,即第一期扫描后的8~15s。

四、图像后处理

1.VR显示:

可以系统观察整个心脏和大血管的关系以及空间位置,显示直观立体,通过不同的体位可以观察到相应的血管变异。

2.薄层MIP显示:

可以观察局部的解剖结构和变异,层厚通常选择5~10mm。

3.MPR后的图像:

(1)横断面:断面图像与身体长轴垂直,显示人体横断面影像,是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常规体位。(2)短轴面:断面图像与心脏长轴垂直,显示心脏短轴面影像,范围包括心尖至心底部。心脏短轴适于观察心室的前壁、侧壁、后壁及室间隔,也适用于观察主动脉瓣。(3)长轴面:断面图像与心脏长轴平行,显示心脏长轴面影像。心脏长轴面适用于观察二尖瓣、左室根部、主动脉流出道和心尖部病变[20,21,22,23]。

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

2.各种血管重建术的术前定位。

3.血管重建术的术后复查。

4.其他:包括:(1)未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行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前)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2)心肌梗死患者稳定期复查。

二、相关准备

1.心理干预:

检查前向受检者介绍检查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以消除受检者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控制心率。

2.控制心率:

64层及以上CT机型心率≤70次/min,16层及以下CT机型心率≤60次/min。

3.呼吸训练:

训练受检者做深吸气、屏气及呼气动作。

4.安装心电图电极:

电极片需要在上臂上举后粘贴,注意避开骨骼。

三、检查技术

1.对比剂注射方案:

(1)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可以代替部分对比剂的效果,减少对比剂用量,有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增强值以及增强持续时间,同时减少肺动脉增强时间,减少上腔静脉的高衰减伪影。(2)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浓度为含碘~mg/m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具体注射方案有:①单流率三期方案:流率为4.0~5.0ml/s,第一期注射对比剂50.0~60.0ml,第二期注射生理盐水16.0~20.0ml,第三期注射体积比为6∶4的对比剂及生理盐水混合物。②双流率方案:第一期采用4.0~5.0ml/s流率注射50.0~60.0ml对比剂+16.0~20.0ml生理盐水,第二期采用2.5~3.5ml/s流率注射5.0~7.0ml对比剂+25.0ml生理盐水。(3)根据体质量确定对比剂注射流率:体质量60kg,流率为3.5ml/s;体质量≥60kg且75kg,流率为4.0ml/s;体质量≥75kg,流率为5.0ml/s。(4)扫描延迟时间:经验时间为延迟25~30s启动扫描。①小剂量同层扫描时间曲线测定法(test-bolus):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10.0~20.0ml,注射对比剂后8~12s在升主动脉层面连续扫描。②实时血流检测法(bolus-tracking):设定升主动脉根部层面(气管隆突下1cm)作为连续曝光层面,注射对比剂8~10s后,当升主动脉根部CT值达HU预定阈值后,自动或手动触发扫描。

2.扫描体位与参数:

(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像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2)定位像:常规扫描胸部前后定位像和侧位定位像,双定位有利于将心脏图像定位到显示野中心。(3)扫描范围:根据检查需要设定扫描范围。①常规冠状动脉CTA扫描从气管隆凸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查静脉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大血管。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复查动脉桥,扫描范围从锁骨到心底,包括整个胸骨、心脏大血管。(4)参数:①平扫:层厚≤2.5mm,层间距2.5mm,视野25cm×25cm,管电压kV,前瞻心电门控,显示野固定不动。②冠状动脉CTA:层厚0.5~1.0mm,层间距0.5~1.0mm,采用心电门控扫描方式。

四、心电门控扫描方式

1.心电前瞻门控扫描(序列扫描):

根据前3~5个心动周期的搏动,预测下一个心动周期R波的位置,并在相应的时相触发扫描。

2.心电回顾门控扫描(螺旋扫描):

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心电信号和原始数据被同时记录下来,根据心电图信号采用回顾性图像重建。

五、图像处理

1.心电图编辑:

心电图编辑方法有消除、忽略、插入和R波偏移等。

2.图像显示:

平扫的窗宽~HU,窗位35~45HU;增强扫描窗宽~HU,窗位~HU。

3.冠状动脉重建时相的选择:

心率65次/min,在舒张末期,即75%~80%时相;当心率为70~80次/min时,右冠状动脉最好时相为45%~50%,左冠状动脉为75%。

4.三维重组后处理:

整个心脏冠状动脉的VR重组、冠脉树的VR和MIP、曲面重组。

5.心肌灌注成像:

扫描方式同冠状动脉CTA。

6.左心室的功能分析:

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可以重建出心脏舒张期和收缩期两个时相的图像。在CT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出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六、冠状动脉CTA图像的质量控制

1.对于心率过快采取的方法:

(1)检查前与受检者充分沟通,减少检查时的心理紧张,缓解紧张情绪;(2)尽量缩短扫描时间;(3)应用β受体阻滞剂适当降低心率;(4)应用双扇区重建法;(5)心率过快者可采用变速扫描技术;(6)选择心脏舒张中期或收缩中末期进行成像;(7)使用半扫描重建技术或多扇区重建技术。

2.心律不齐造成图像质量下降的处理方法:

(1)使用绝对延迟方法重建:由于R波后紧邻时相为收缩期,受心率变化影响较小,进行收缩末期重建可获得错层伪影较小的图像。(2)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分时相重建,可以获得冠状动脉各个分支不同相位窗的清晰图像。(3)使用横断面重建不同触发单位进行图像重建,可以部分改善图像质量。(4)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技术:通过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运动速度,从而自动化选择运动速度最低的2个时相进行重建,可以获得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冠状动脉图像。(5)进行相应的心电图编辑:①单发早搏:可导致瞬时心脏运动加快,可应用心电图编辑软件忽略或删除这一心动周期,用下一个心动周期的数据来补足加以纠正。②代偿间歇:可以造成与其他心动周期运动状态不一致的现象,此时需要对其前一个R波进行人为调整,对缺失的信号进行人为的插入,以保证其运动时相的一致性。③心房颤动:此时的心动周期长度变化范围更大,心动周期更短,图像质量更差。舒张期重建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只能进行收缩末期重建和绝对时间延迟重建。④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心动周期延长,改善方法是利用绝对时间延迟进行重建,或进行个体化心电图编辑,采用手动偏移R峰的办法纠正R-R间期不等造成的数据不匹配,尽量使重建数据保持在心脏搏动的同一相位。

3.其他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钙化斑块明显者,产生明显伪影,影响冠状动脉的重建效果;检查时身体移动所造成的运动伪影,重建后出现图像模糊。

解决方法:(1)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伪影:缩短扫描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和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能有效消除右心房对比剂伪影对右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2)呼吸运动伪影: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尽可能缩短扫描时间,可有效消除呼吸运动伪影;(3)扫描时间及扫描延迟时间:扫描时间越短,图像质量受屏气后心率波动的影响越小;扫描延迟时间确定的越准确,则冠状动脉对比剂充盈越好,图像质量越佳[24,25,26,27,28]。

肺静脉与左心房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射频消融术前评价及术中引导、射频消融术后评价。

二、相关准备

同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

三、检查技术

1.对比剂注射方案:

对比剂含碘~mg/ml,注射流率4.0~5.0ml/s,第一期注射对比剂50~60ml,第二期注射生理盐水25~40ml。经验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通常采用测定靶血管内对比剂峰值变化来选择适当的扫描启动时间,具体方式为:(1)小剂量同层扫描时间曲线测定法(test-bolus):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注射后延时8~12s开始在肺静脉层面连续扫描;(2)实时血流检测法(bolus-tracking):设定肺静脉层面(气管隆突下4cm)作为连续曝光层面,并选择升主动脉作为ROI,注射对比剂8~10s后,连续曝光采用实时观察ROI的CT值上升情况,当CT值达HU后,自动或手动触发扫描。

2.体位与参数:

(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像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2)定位像:常规扫描胸部前后定位像,双定位有利于将肺静脉图像定位到显示野中心。(3)扫描范围:从气管隆凸上2cm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4)参数:①平扫:层厚2.5mm,层间距2.5mm,管电压kV,选择心电前瞻门控扫描,显示野固定不动;②肺静脉CTA:扫描范围同平扫,层厚0.50~1.25mm,层间距0.50~1.25mm,使用心电门控方式扫描。如果患者心律不齐或屏气不良,可选择螺旋扫描,层厚0.50~1.25mm,层间距0.50~1.25mm,调整螺距和旋转时间,使用最快方式扫描。

四、心电门控扫描方式

1.心电前瞻门控扫描:

与冠状动脉CTA的门控扫描类似,由于心电触发序列扫描需采用前RR间隔的平均值,对受检者下一个RR间隔做出可靠的预测。

2.心电回顾门控扫描:

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心电信号和原始数据被同时记录下来,根据心电图信号采用回顾式图像重建。

五、图像处理

1.心电图编辑:

心电图编辑方法有消除、忽略、插入、R波偏移等,对于有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多种心电图编辑技巧,最终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

2.图像显示:

平扫窗宽~HU,窗位35~45HU;增强扫描窗宽~HU,窗位~HU。

3.三维重组后处理:

肺静脉VR重组用于显示肺静脉开口、起源和大体解剖。可以在肺静脉后前位测量肺静脉开口处的宽度,多角度显示左右肺静脉的开口。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测量横轴面肺静脉各分支起始处的最大径和最短径。

肺动脉CTA检查技术

一、适应证

1.胸痛或下肢静脉血栓,怀疑肺动脉血栓者。

2.肺动脉高压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者。

3.中央型肺癌患者了解肿瘤与血管位置关系。

二、检查技术

1.扫描参数:

仰卧位,受检部位置于扫描中心。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BMI≤25kg/m2,管电压采用kV;BMI25kg/m2,管电压采用kV。有效管电流~mAs,层厚0.75~1.00mm,层间距0.75~1.00mm。软组织算法重建。探测器组合(64×0.mm、×0.mm、×0.mm)。

2.注射参数:

对比剂用量1.5~2.0ml/kg,含碘浓度~mg/ml。注射方式为以6.0ml/s的流率注射20.0ml生理盐水,然后以5.0ml/s流率注射50.0ml对比剂,最后以4.0ml/s流率注射20.0ml生理盐水。延迟扫描时间为自动触发扫描方式,阈值为80HU,ROI置于肺动脉干。

三、图像处理

1.MPR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各级肺动脉走行,管腔内栓子大小、分布及范围。

2.MIP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组织间的密度差异,显示血管壁的钙化及其分布范围,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肺动脉的解剖、走行,尤其对于外周肺动脉的显示有一定优势。

3.VR可以更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结构,追踪血管的起源、走行。

四、影像质量标准

1.清晰显示肺动脉起始及走行。

2.清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及肺动脉充盈缺损情况。

3.清晰显示肿瘤与肺动脉的位置关系。

主动脉CTA检查技术

一、适应证

1.主动脉病变。

2.主动脉病变术后复查。

二、检查技术

1.扫描参数:

仰卧位,双手上举与颈椎不在同一层面。扫描范围由胸腔入口至耻骨联合,腹主动脉检查从膈顶至耻骨联合。BMI≤25kg/m2,管电压采用kV;BMI25kg/m2,管电压采用kV。管电流~mA,层厚0.75~1.00mm、层间距0.75~1.00mm。软组织算法重建。探测器组合(16×0.mm、64×0.mm、×0.mm、×0.mm)。

2.注射参数:

对比剂含碘~mg/ml,用量1.5~2.0ml/kg。先以6.0ml/s流率注射生理盐水20.0ml,然后以5.0ml/s流率注射对比剂.0ml,最后以4.0ml/s流率注射生理盐水20.0ml。对比剂总量90.0~.0ml,生理盐水总量20.0~40.0ml。确定延迟扫描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方式,阈值为HU,ROI置于降主动气管分叉下1cm水平(腹主动脉检查ROI在肝门水平,其他参数同主动脉CTA检查)。

三、图像处理

1.MPR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各级肺动脉的走行,管腔内栓子大小、分布及累及范围。

2.MIP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组织间的密度差异,显示血管壁的钙化及其分布范围,能更直观、立体地显示肺动脉的解剖、走行,尤其对于外周主动脉的显示有一定优势。

3.VR能使观察者更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结构,追踪血管的起源、走行。

四、影像质量标准

1.清晰显示主动脉所属分支及走行。

2.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破口位置及动脉瘤情况。

3.能清晰显示主动脉与邻近器官的位置关系。

腹部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肝脏、胆囊:

(1)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2)鉴别肝脏肿瘤;(3)评估肝脏肿瘤的性质、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形成等)。

2.脾脏:

(1)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2)鉴别脾脏良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

3.胰腺:

(1)确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炎症渗出的范围、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及合并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2)显示慢性胰腺炎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3)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4)鉴别外伤后胰腺有无出血。

4.肾和肾上腺:

(1)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2)肾脏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3)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4)显示外伤后肾损伤及出血;(5)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以及功能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腹部及腹膜后腔:

(1)确定有无良恶性肿瘤,如血管夹层动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等;(2)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

6.胃部:

肿瘤术前评价、术后随访,不推荐单纯为诊断胃肿瘤进行扫描。

7.小肠:

小肠炎、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8.结、直肠:

(1)肠梗阻、肠缺血、胃肠道出血;(2)炎性肠病、阑尾炎、结直肠癌。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少渣饮食,1周内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或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2.检查当日禁食4h以上,不禁水。

3.口服温水:检查前15~20min口服温水~0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服~ml(使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充盈,形成良好对比)。观察肾及肾上腺,需在检查前20~30min口服温水。检查腹膜后腔提前1~2h分段口服温水~0ml,使肠道系统充盈。

三、检查技术

(一)常规平扫

1.体位:

仰卧位,足先进,两臂上举,身体置于检查床正中间,水平线对准人体腋中线。

2.定位像:

采用腹部正位像,用于确定扫描基线和精准扫描范围。

3.扫描基线:

(1)肝脏、脾脏和胃以膈顶为扫描基线;(2)胆囊和胰腺以肝门为扫描基线;(3)肾和肾上腺以肾上极为扫描基线;(4)腹膜后腔以肝门为扫描基线。

4.扫描范围:

(1)肝脏、脾脏从膈顶扫描至脾下角;(2)胆囊及胰腺从肝门扫描至胰腺下缘;(3)肾脏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4)肾上腺从肾上腺上缘扫描到肾门;(5)腹膜后腔从肝门扫描到髂前上棘;(6)胃部从膈顶扫描到髂前上棘。

5.技术方案:

(1)扫描方式:常规螺旋扫描,螺距为0.~1.。(2)扫描参数:管电压~kV,有效管电流~mAs(或自动毫安技术),转速0.6~0.8s/周。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1.mm、32×1.mm、64×0.mm、×0.mm、×0.mm)。肝脏、脾脏扫描层厚5.00mm,胆管层厚1.25~3.00mm,肾脏层厚5.00mm,肾上腺层厚1.25~3.00mm,腹膜后层厚5.00mm,胃部层厚5.00mm。FOV(体部)为(~)mm×(~)mm。(3)重建参数:采用标准或软组织重建算法,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肝脏、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腹膜后腔及胃部的扫描图像窗宽~HU,窗位30~50HU;肾上腺窗宽~HU,窗位30~50HU。

(二)增强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

(1)注射参数:腹部增强扫描均采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的方法,对比剂含碘浓度~mg/ml,流率2.5~3.5ml/s,用量80.0~.0ml。(2)扫描期相和延迟时间:①肝脏、脾脏通常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门静脉期延迟50~60s,实质期延迟~s;②胰腺增强扫描通常采用双期扫描,动脉期延迟35~40s,胰腺期延迟65~70s;③肾脏通常行皮质期、髓质期和分泌期扫描,皮质期延迟25~30s,髓质期延迟90~s,分泌期延迟3~5min。

2.腹部CTA:

用于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诊断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肝血管异常及肾动脉狭窄等。通常采用MPR、MIP、SSD、VR等后处理技术。

3.门静脉及下腔静脉CTA:

对比剂含碘浓度~mg/ml,流率3.0~4.0ml/s,用量90.0~.0ml。门静脉延迟时间50~60s,下腔静脉延迟时间90~s。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MIP重组。

4.CT泌尿系成像:

检查前受检者膀胱充盈,延迟时间7.5~30.0min,注射流率3.0~4.0ml/s,用量90.0~.0ml。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MIP、SSD、VR重组。

5.肝脏、胰腺灌注成像:

以4.0~8.0ml/s流率团注对比剂50.0ml,灌注时间为30~40s,以电影扫描方式采集。头部延迟5s,体部延迟6s。利用Perfusion软件包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灌注参数及灌注伪彩图。

6.胃部CT检查:

空腹4h以上,检查前30min口服中性对比剂.0~.0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中性对比剂.0~.0ml。推荐行肝动脉期和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

7.小肠CT检查:

检查前1d服用无渣半流食,晚餐后禁食,晚餐后30min口服缓泻剂(硫酸镁或番泻叶),检查当日早禁食。检查前5~10min肌内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后30s扫描(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动过速等受检者禁用)。小肠CT检查方法主要有2种,分别为:(1)口服对比剂法(肠道造影法):检查前45~60min开始分3~4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0.0~1.0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补充口服.0~.0ml,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不宜服用;(2)鼻-空肠管法(灌肠法):一般采用13F顶端带球囊的Maglinte灌肠导管(有效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灌注容量1.0~0.0ml,灌注流率80.0~.0ml/min。推荐行肝动脉期和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灌注2%~3%含碘对比剂可鉴别肠袢和潜在结肠外肿块以及各种并发症(如腹腔积液、瘘管、吻合口开裂或肠穿孔)。

8.结、直肠CT检查:

检查前2d服用无渣半流食,检查前1d晚餐后禁食。晚餐30min后口服缓泻剂或清洁胃肠道制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检查当日早禁食。液体可经口服或经肛门注入;气体采用空气或二氧化碳,扫描前经肛管注入。需要做仿真内窥镜检查者,应以气体作为肠道对比剂。检查前5~10min肌内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后30s扫描(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动过速等受检者禁用)。充气实施过程中,受试者采取左侧卧位;充气完毕依次转体(俯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并在各体位停留10~15s后再行扫描检查。推荐行肝动脉期和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对比剂碘浓度为2%~3%。

四、图像处理

1.后处理方法:

一般采用MPR和MIP技术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重组,血管成像可采用SSD和VR技术。

2.观察内容:

各脏器及病变范围;测量肿瘤大小;腹腔动脉、静脉主干及所属分支,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五、影像质量标准

1.清晰分辨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上腺及肾脏组织与血管。

2.清晰分辨肾盂输尿管、小肠、结直肠及大网膜组织与血管的关系。

3.清晰显示脏器周围血管。

盆腔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诊断部分小肠、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前列腺、睾丸、卵巢、子宫肿瘤及其他病变。

2.在外伤情况下,观察骨折、泌尿生殖器官损伤等。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一日晚餐少渣饮食;检查当日,禁食4h以上。

2.检查前1周内禁服含有重金属的药物或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3.检查前2h口服1%~2%碘对比剂.0~0.0ml以充盈小肠和结肠,形成良好对比,待膀胱充盈时行CT扫描。口服对比剂需达到盆腔内小肠全面充盈对比剂,无对比剂未充盈肠管;膀胱充盈需达到膀胱内有较多尿液,膀胱形态呈类似方形,膀胱壁黏膜皱襞充分展开。

4.怀疑肠道疾病时,需进行清洁灌肠,使直肠、结肠无较大粪块存留,无气体积聚。

三、检查技术

1.常规平扫:

取仰卧位,足先进,两臂上举,身体置于床面正中,水平线对准人体腋中线。盆腔正位定位像。扫描范围从髂嵴扫描至耻骨联合下缘。行常规螺旋扫描,螺距0.~1.。管电压~kV,有效管电流~mAs(或自动毫安技术),转速0.6~0.8s/周。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1.mm、32×1.mm、64×0.mm、×0.mm、×0.mm等),急诊受检者可尽量选择较宽的探测器组合以缩短扫描时间。常规重建层厚5mm。FOV(体部)为(~)mm×(~)mm。采用标准或软组织重建算法。根据观察器官和病变情况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窗宽~HU,窗位30~50HU。

2.增强扫描:

常规采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的方法,注射流率3.0~4.0ml/s,对比剂用量80.0~.0ml。动脉期扫描延迟30~35s,静脉期延迟60~75s。

四、图像处理

1.显示和摄影:

软组织窗窗宽~HU,窗位30~50HU。

2.三维后处理:

容积采集的CT数据可以用来进行三维后处理。(1)MPR:子宫、前列腺、直肠等部位的占位病变可行矢状面MRP重组,膀胱、女性附件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可选择增加冠状面MPR重组。(2)血管三维后处理:对于需要观察供血动脉的占位性病变或观察占位性病变同血管的关系时,可以进行血管的三维后处理或血管MIP重组。

五、影像质量标准

1.清晰分辨小肠、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子宫和卵巢等组织与血管。

2.清晰显示器官周围的血管。

脊柱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及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2.椎间盘变性或病变。

3.椎骨外伤(如骨折、脱位等),特别是观察碎骨片的情况、金属异物的位置以及脊髓的损伤情况。

4.椎骨骨病(如结核、良恶性肿瘤等)以及椎旁肿瘤对椎骨的侵犯情况。

5.椎骨及脊髓的先天性变异。

6.协助进行介入放射检查。

二、检查技术

1.常规平扫:

(1)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①颈椎扫描:头部略垫高,使椎体尽可能与床面平行,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双肩尽量向下;②胸椎扫描:患者双手抱头;③腰椎扫描:用专用的腿垫将受检者的双腿抬高,使腰椎的生理弧度尽可能与床面平行。(2)定位像:颈椎和腰椎常规扫描侧位定位像,胸椎扫描正位或侧位定位像。胸椎和腰椎要显示出骶骨,便于计数椎体。(3)扫描基线:若以观察椎体和椎旁组织为主,则扫描基线应平行椎体;若以观察椎间盘为主,则扫描基线应平行相应的椎间盘。(4)扫描范围:颈椎椎体扫描时应包括全部颈椎,颈椎椎间盘扫描则需包括所有颈椎间盘,胸椎扫描时应包括全部椎体及椎间盘,腰椎和骶尾椎应包含所有椎体,腰椎间盘常规包括L2~3、L3~4、L4~5、L5~S1共4个椎间盘。(5)扫描参数:管电压kV,重建层厚和层间距以扫描椎体的大小而定。

2.容积扫描方案:

通过容积数据采集,进行三维后处理。

3.增强扫描:

脊柱常规不进行增强扫描。

三、图像处理

1.图像显示:

脊柱的显示和摄影需同时采用椎体窗和骨窗。

2.三维后处理:

(1)椎间盘图像重组:对于容积数据采集的检查,需要重组椎间盘图像,使用MPR重组,层面平行椎间隙;(2)VR图像三维重组:颈椎、胸椎、腰椎可以重组三维立体骨结构图像;(3)MPR重组:矢状面MPR重组,重建层厚和层间距均为2~3mm。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骨折:

显示骨折碎片、移位、出血、血肿、异物以及相邻组织等。

2.骨肿瘤:

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血供等,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3.其他骨病:

如骨髓炎、骨结核、骨缺血性坏死等,可显示骨皮质和骨髓质形态与密度改变,同时可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软组织疾病:

可利用CT密度分辨率高的优势来确定软组织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5.半月板损伤:

显示半月板的形态、密度等。

二、检查技术

(一)常规平扫

1.体位:

通常检查上肢选择头先进;检查下肢选择足先进;检查四肢骨折或占位时,以病变部位为中心,扫描范围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1)双手及腕关节:仰卧位,头先进,双臂上举平伸,双手间隔5cm,手指并拢,手心向下,两中指末端连线与检查床中轴线垂直。(2)双肩关节、胸锁关节及锁骨:仰卧位,头先进,双上臂自然平伸置于身体两侧,双手手心向上,身体置于床面正中。(3)肘关节及上肢长骨:单侧肘关节可采用仰卧位,头先进,患侧上臂上举,手心向上,上臂向床面正中靠拢。(4)双髋关节及股骨上段:仰卧位,头先进,双足尖向内侧旋转并拢,双上臂上举,身体躺平直。(5)双膝关节、踝关节和下肢长骨: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伸直并拢,足尖向上,双足跟连线与检查床中轴线垂直,双上臂上举。(6)双足扫描: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弯曲,双足平踏于检查床面,双足纵轴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检查床纵轴,双足间隔5cm,双足跟连线垂直于检查床中轴线。

2.定位像:

扫描定位像以正位像为主,为了准确定位可以增加侧位像扫描。定位像应包含一侧关节及相邻长骨。

3.扫描范围:

在定位像上设定扫描范围。关节的扫描应包含相邻长骨的一部位,并包含相邻的关节。

4.扫描参数:

螺旋扫描,管电压kV,管电流80~mAs,重建层厚和层间距为2~3mm。均采用标准算法。

(二)增强扫描

采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的方法,注射流率2.0~2.5ml/s,总量为60.0~80.0ml,延迟时间60~70s。

(三)上肢与下肢CTA

上肢与下肢CTA用于显示肢体血管病变以及血管与软组织肿块间的关系等。

1.上肢动脉CTA:

(1)体位:首选仰卧位,上臂上举。无法上举双臂的受检者,需要将上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手手心向上,身体置于床正中。(2)扫描参数:使用螺旋扫描,标准算法重建。重建层厚1.0~1.5mm,层间距0.7~1.2mm。扫描范围需包全病变组织和一个相邻关节。(3)对比剂注射方案:选择健侧的肘正中静脉,以避免对比剂产生的伪影和静脉血管对动脉血管的影响;需要检查双上臂,可选择足部设置通道。对比剂碘浓度~mg/ml,注射流率3.0~4.0ml/s,总量60.0~80.0ml。先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20.0ml生理盐水作为试注射,注射对比剂后再注射30.0ml生理盐水冲刷,使对比剂在目标血管内保持高浓度和较长时间,同时可避免静脉内高浓度碘对比剂的影响。扫描延迟时间的经验值为23~25s。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bolus-tracking),监测层面选择主动脉弓层面,ROI预置于主动脉弓,阈值设为~HU,扫描时需要注意扫描方向,即沿目标血管的血流方向进行扫描。

2.下肢动脉CTA:

(1)体位:仰卧位,足先进,上臂上举或自然放到腹侧,身体置于床面正中。(2)扫描参数:采用螺旋扫描,标准算法重建。重建层厚1.0~1.5mm,层间距0.7~1.2mm。扫描范围需从髂嵴到足背,通过设置X线管的旋转时间和扫描螺距将曝光时间控制在20~25s。(3)对比剂注射方案:选择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对比剂碘浓度~mg/ml,总量80.0~.0m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双流率方案注射,先注射20.0ml生理盐水作为试注射,然后以3.0~4.0ml/s流率注射对比剂60.0ml,再以2.0~3.0ml/s流率注射对比剂30.0~40.0ml。扫描延迟时间为30~35s。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bolus-tracking),选择腹主动脉髂动脉分叉以上层面,ROI预置于腹主动脉,阈值为~HU,诊断延迟时间为7s。小剂量同层扫描时间曲线测定法,自肘静脉注射20ml对比剂,在腘动脉水平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腘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

3.上肢静脉CTA:

(1)适应证:上肢静脉血栓、上肢静脉狭窄、上肢静脉瘤、上肢动静脉畸形及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前评估。(2)禁忌证:碘对比剂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控制到正常水平者除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扫描方案: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仰卧位,头先进,双上肢紧贴侧胸壁。直接法采用足头向,间接法头足向。扫描范围为下颌至手指近段。扫描矩阵为×。软组织或标准算法重建,重建层厚1.mm,层间距0.mm,螺距0.,管电压kV,自动管电流。(4)对比剂注射方案:①直接法:选取双上肢前臂静脉,以3.0ml/s流率注射.0ml混合液(生理盐水与对比剂按体积比1∶4配置,混合均匀),对比剂碘浓度mg/ml,注射对比剂后注射30.0ml生理盐水冲管,延迟时间为40s。②间接法:选取健侧前臂静脉,以3.5~4.0ml/s流率注射对比剂.0~.0ml,对比剂碘浓度~mg/ml,注射对比剂后注射30.0ml生理盐水冲管,延迟时间为60~90s。

4.下肢静脉CTA:

(1)适应证: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静脉瘤、下肢动静脉畸形。(2)禁忌证:碘对比剂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控制到正常水平者除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扫描方案: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仰卧位,足先进,双腿稍内旋,膝部并拢绑带固定,双上肢上举。直接法采用足头向,间接法头足向。扫描范围为髂总静脉至足背静脉。扫描矩阵为×。软组织或标准算法重建,重建层厚1.mm,层间距0.mm,螺距0.,管电压kV,自动管电流。(4)对比剂注射方案:①直接法:选取双侧足背静脉,以3.0ml/s流率注射.0ml混合液(生理盐水与对比剂按体积比1∶4配置,混合均匀),对比剂含碘mg/ml,注射对比剂后注射30.0ml生理盐水冲管,延迟时间为40s。用橡胶带绑扎双侧踝部阻断浅静脉直接回流,需在盆腔段行延迟增强扫描。②间接法:选取单侧上肢前臂静脉,以3.5~4.0ml/s流率注射对比剂.0~.0ml,对比剂碘浓度~mg/ml,注射对比剂后注射30.0ml生理盐水冲管,延迟时间为~s。

三、图像处理

1.图像显示:

根据扫描部位和病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软组织窗窗宽~HU,窗位40~50HU;骨窗窗宽0~1HU,窗位~HU。

2.常规三维图像重组:

四肢骨关节的检查通常需要进行三维图像重组,有利于显示病变全貌,帮助诊断和临床医师建立良好的空间关系。

3.CTA检查:

需进行MPR、MIP、VR等二维和三维图像后处理。

专家共识协作组成员

专家共识协作组成员(按照姓氏拼音顺序排序):付海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放射科);高宏(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高剑波(医院放射科);韩萍(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胡道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江新青(医院放射科);雷子乔(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梁长虹(医院放射科);刘杰(医院放射科);龙莉玲(广西医院放射科);牛延涛(首都医科医院放射科);石明国(第四医院放射科);史大鹏(医院放射科);唐光健(医院放射科);王敏杰(第二*医医院放射科);王鸣鹏(医院放射科);王振常(首都医科医院);徐克(中国医院放射科);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张晓冬(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赵雁鸣(哈尔滨医院放射科);郑君惠(医院放射科)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9-18)

(本文编辑:高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