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巨峰
如今,随着医联体建设的深入推进,通过坐诊、查房、示教等多样化手段开展针对性帮扶,如今,医院(医院淳安分院、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提升。现在的消化内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了内镜下胃肿瘤全层切除(EFTR)术,消化道肿瘤——胃间质瘤的治疗迈入“微创”时代。
也就意味着,以后做微创手术,淳安人再不用舍近求远跑省城了。
近日,66岁的张某在一次常规胃镜检查时发现胃间质瘤,良恶性无法判断,需在切除后进行病理分析。
以往,胃部肿瘤一般采取外科开腹手术,由外到内,先在腹部开口,然后逐步切除肿瘤,由于肿瘤定位不准确,必须要切除胃的大部分,20cm—30cm的伤口,术后全身插满管子,患者往往十分痛苦。
如何减轻痛苦,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消化内科常务副主任周利民充分考虑,并与家属沟通,决定为张某行内镜下胃肿瘤全层切除术。该技术要求高、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我们经过详细术前讨论并做好预案,如出现操作困难,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穿孔,可利用钛夹夹闭或者荷包缝合,如果切除困难,术中随时可能会转外科手术治疗等,这些都一一告知家属,最终大家一致同意选择微创治疗方案。”
经过充分准备,在麻醉科、手术室、内镜中心护士的大力配合下,手术顺利开始。周利民先用DUAL刀定位、注射、隆起、剥离,圈套器切除,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肿瘤被切除。但剥离后的胃壁缺损如何处理,这是手术的难点和关键。周利民大胆冷静,经过多枚钛夹夹闭创面,创面周围干净整洁,再网篮取出手术标本,手术顺利,基本无出血。
返回病房后,经过禁食护胃抗炎治疗,张某无明显并发症,很快出院,病理证实也为良性,肿瘤未累及侧切缘,目前随访恢复良好。
此次消化内科独立完成胃间质瘤EFTR术,是将内镜技术从传统消化道腔内走向腔外的一次革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消化内科已成功开展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US(超声内镜检查)、ESVD(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等相关新技术。而此次EFTR技术的开展,使越来越多消化道肿瘤患者免于外科手术之苦,同时也标志着消化内科在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