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岁的孙阿姨,既往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并因肝多发性占位,行介入射频治疗,目前未发现其他脏器转移。2年来,孙阿姨因胆管扩张并胆系感染多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因体质较弱,个人及家属主张保守治疗,每次住院皆以保肝、消炎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暂时控制住了患者的病情。
近日,孙阿姨再次感觉右上腹疼痛不适,全身皮肤巩膜*染,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家人急忙送孙阿姨入院。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肝功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升高,医生再次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家人很着急,因为孙阿姨本来体质就差,此次入院与上次出院仅仅相隔一周,“她身体条件这么差,能受得了手术吗?”无论医生怎样解释微创手术的优势,患者家属仍坚持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1周后,复查血常规、肝功及胆红素水平,患者这次并不“幸运”,病情并没有任何好转。
患者开始间断低热,右上腹疼痛加重,全部皮肤巩膜*染加重,并发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家属开始着急了,怎么办?“现在的情况,不能再拖了,只有手术去除感染病灶,才能逐渐康复。”既往住院,医生经常和患者家属解释手术取石的必要性,家属怕孙阿姨受罪表示拒绝,此刻侯仁好主任再次和家属交代病情,并建议行微创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总管取石,该方式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及家属点头同意取石,当日即行腹部磁共振MRCP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胆囊结石伴胆系扩张,脾脏增大。
患者胆总管中下段结石诊断明确,侯主任立刻安排手术,术中困难重重,当胆管结石取出的那一刹那胆管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侯主任当即予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ERBD),进行引流,手术很成功。
术后孙阿姨腹痛明显减轻,没有发热及相关并发症。病痛解除了,孙阿姨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开心地说:“没想到内镜下微创治疗真的不遭罪,肚子终于不疼了,谢谢你们”,手术成功了,但是消炎等对症治疗仍丝毫不能忽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孙阿姨复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肝功、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效果明显。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此次孙阿姨取石具体术式为:ERC(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ST(内镜下乳头切开术)+胆总管异物及结石取出术+ERBD(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微创技术近年发展迅速,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RC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已成为胆胰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患者的满意及医院消化内科永恒追求的目标,医院将用更精湛的诊疗技术,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消化内科毕洪钟)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新突破!医院成功开展威海市区内首例腕关节镜手术!
冠*是哪队?有哪些精彩瞬间?——第三届职工篮球赛看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