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案胆石症医案分享 [复制链接]

1#

人文

国学

医道

修行

肝、胆结石病是西医病名,发病率逐年增多,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按中医三焦理论,笔者将肝、胆、泌尿系结石统称为下焦结石,尤以泌尿系统结石最为常见。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泌尿系统结石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临床表现是腰腹绞痛、血尿,或伴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在同等条件下,泌尿系结石的女性比男性要容易治疗,这跟生理特征有关。

肝结石相对,以两肋作痛为特点,临床多误诊为单纯的少阳证,需用现代医学来鉴别。

胆结石则在右侧肋下疼痛为常见,多伴放射右肩部,胆囊点压痛为其特点。

发作期这三种结石均伴有石块下移或刺痛感,在治疗中亦有区别。结石在肝、胆者以大肠为出口,在泌尿系统者以尿道为出口。中西结合、互补治疗可提高结石病的治愈率。但在溶石、排石及预防结石上,中医具有明显优势。笔者就以下焦胆道结石案例来说说,这事发生在年6月间,是我接触的第一例结石案例,所以记忆犹新。

患者是一位退休教师,人稍胖,因右上腹痛来诊,且伴口苦,经查阑尾穴点有明显的按压痛,先给以消炎利胆片帮助扩张胆管,同时给予元胡止痛片缓解其疼痛。考虑到安全医院检查再行治疗。两天后回来说帮她治疗,已经检查,是胆管结石,现在在肝胆管接口处发现大小为0.9mmX0.5mm的结石,有下移倾向,那时也怕这么大的结石排不排得出,因为在肝胆管的三Y处通道一旦堵塞,容易引起梗阻性*疸,严重者容易造成梗阻坏死,所以在治疗前跟患者说如果吃了药后出现腹痛加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患者稍偏胖,分析其可能脂肪相对比正常人要高,胆汁排泄不畅蕴积日久聚而成石,现向下移动而导致疼痛。此病因结石本在胆囊,现下移至肝胆管,由于在肝胆管的三叉路口处必须扩张胆管才能将石顺利排出。初诊于是用了下方:

泡山甲6g海金砂9g鸡内金12g郁金15g

木香10g枳壳10g灵仙10g厚朴15g

鳖甲15g*参15g大*10g柴胡10g

白术10g茯苓15g白芍15g

水煎服,7剂,每日一剂

二诊:

患者服药七天后心急,又去拍片,查结石已经下移到胆管。医院是我们上级单位,见我的疗效还行上级医生说加地榆10g以扩张管道,利于结石加速排出。便嘱其继续服上药,去鳖甲加地榆10g,继续服药15天。

一个月后患者又自行去检查,显示已无结石存在。

此病虽治愈,处方乃来自祖辈,却不明其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有幸加入太湖学院学习,在学习太湖学院的《中药药理学》、《中医生理学》之后,再结合吴雄志老师的理论体系终于明白此方的机理,终于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了:

炮山甲、海金砂、鸡内金、郁金:化石以助排石

木香、枳壳、柴胡、厚朴、威灵仙:扩张胆管且解除胆管痉挛

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白芍:缓急止痛,助茯苓有效成分溶出

鳖甲:助结石剥脱

大*、*参:一升一降、调其气机,*参补气推动结石下移,大*通腑以助排石

文中所述方药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