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益处的种子。--美国·俗语在临床上,“小意思”经常会遇到移友和/或家属“抱怨”,说在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之后,如果稍微多吃一点油腻食物的话,自己的肠胃就容易“闹意见”,轻则腹胀、嗳气,重则腹痛、腹泻等,至于这种肝移植术后进食油腻后容易胃肠道不适的“异常现象”,究其原因呢,除去自身胃肠道疾患或药物副作用之外的话,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就是,肝移植受者都是接受了“胆囊切除术”的“特殊人群”,今天呢,“小意思”就跟大家聊一聊“进食油腻后容易胃肠道不适”这一“异常现象”的前因后果吧!之前向大家介绍过,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分泌胆汁,而胆囊的功能则主要是浓缩和储存胆汁,每当人体进食之后,这种进食行为都将促使胆囊收缩,并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而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入肠道,进而排出体外,一般来讲,进食脂肪后半小时左右,胆囊即可排空。PS: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在接受过胆囊切除手术之后,病人的胆道引流管照样能够引流出金*色的胆汁来,对吧?
那么,切除胆囊之后,会对病人的生活或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胆囊切除,可导致上文提及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当胆囊被切除之后,由于缺乏胆囊的储存和浓缩功能,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将被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而当机体真正进食,尤其是进食高脂肪食物之时,此时机体急需大量胆汁以帮助消化,可惜此时,体内并不像正常人那样可以由胆囊排泄出高浓度的胆汁以助消化,使得胃肠道内的脂肪类食物无法被消化和吸收,从而导致身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了;PS:胆汁的作用主要是乳化脂肪,相当于把脂肪团块分解成更小的颗粒,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其次,胆囊切除,可增加十二指肠液向胃内反流:机体在接受胆囊切除术后,就缺乏了胆汁的储备功能,由此可导致胆汁由间歇性和进食有关的排泄变成了持续性地排入十二指肠,从而容易增加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的机会,并导致了胆汁反流性胃炎或食管炎,给病人带来了很多痛苦;PS: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应该还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咱们的肝移植朋友们,进食后,更应该适当散散步,以促进胃排空及预防胆汁反流,而尽量不要三餐后,就直接“葛优躺”哈;此外,胆囊切除,可能增加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在切除胆囊以后,胆囊对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的作用,导致了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了胆总管代偿性扩张,从而又使胆总管内的胆流速度变慢,并发生旋涡或涡流,从而导致胆总管胆石的形成;PS:这也就是“肝移植术后受者为何经常需要服用利胆药物以促进胆汁排泄”的根本原因;还有,胆囊切除,可能与结肠癌发病率升高有关:既往有研究报道认为,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未行胆囊切除的病人,但,也有持反对观点的研究报道,因此,胆囊切除术,是否是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终极元凶”,目前学术界尚存在争论,各位移友无需过于担心;PS:不过,考虑到肝移植术后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移友人群年龄普遍偏大以及我国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本身就偏高等“高危因素”,移友们术后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的做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以上就是接受胆囊切除术所可能带来的各种弊端,正因为此,是否需要“切除胆囊”抑或是选择“保胆取石术”,都需要医生和病人谨慎考虑,慎重选择才好!PS:据《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年,上海)》指出,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一般首选内科治疗,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和表现,则需考虑外科治疗:(1)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3)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此外,亦有专家认为,对于胆囊炎反复发作、结石直径3cm、胆囊壁厚≥4mm、充满型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管结石,以及有并发症、有恶变倾向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应予以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看到这里,很多移友和/或家属应该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胆囊切除存在上述的诸多弊端,那么,为何肝移植受者都需要切除胆囊呢?移友们就不能保留胆囊么?下面,就让“小意思”替大家解答一下吧!首先,在获取移植肝时,获取医生都需要利用灌注液充分灌注移植肝,以使得移植肝内的血液、胆汁等液体被彻底“冲洗”干净,从而避免移植肝内出现血栓或胆栓继而影响移植物的功能恢复,而胆囊作为一个末端呈封闭状态的球状器官,如果单纯从胆囊管向胆囊内部灌注的话,是无法达到很好灌注效果的,还非常容易导致胆囊内部或胆囊管灌注不充分,从而导致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或胆道梗阻等并发症,而如果剪开胆囊底部进行灌注的话,又需要在灌注后予以再次缝合,这无疑又会增加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风险,因此,作为肝移植的供肝,原则上是不宜保留胆囊的;其次,对于接受肝移植的受者而言,与移植肝紧密相连的胆囊,无疑也是来自于器官捐献者的“异物”,而且,还自身携带着大量的异体抗原(胆道内皮细胞、胆汁及淋巴结等),如果肝移植术中保留胆囊的话,就容易增加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胆道感染或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作为肝移植的供肝,原则上是不宜保留胆囊的;此外,众所周知,肝脏和胆囊的关系十分紧密,不仅仅是二者解剖部位紧密相连(胆囊就位于肝脏下面的胆囊窝内,并通过胆囊管和肝脏的肝总管相连,汇入胆总管),其功能也容易相互影响(肝功能异常时,往往会出现胆红素升高,而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时,也容易导致肝功能异常),如果肝移植术后保留胆囊的话,一旦肝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医务人员还需除外胆囊相关因素,必要时,还是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因此,对于肝移植受者而言,与其保留一个“功能并不强大”却存在“诸多隐患”的器官,确实还不如“两权相害取其轻”,直接选择切除胆囊以绝后患为好;所以呢,综合其利弊,目前在进行肝移植手术的同时,将胆囊予以切除,已成为本领域的常规做法,大家就不用再纠结了!既然胆囊切除已然成为了肝移植手术的常规操作,作为移友和/或家属而言,也许就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不过,对于肝移植术后预防胆囊切除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而言,移友和/或家属还是可以做很多工作的,比如:控制进食总量,每餐应七、八分饱(特别是晚餐),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超重、肥胖患者应该减肥;饮食应清淡,多吃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蔬菜、水果、干豆、全谷类食品、豆类及其制品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蛋*、鱿鱼、沙丁鱼、动物脑、鱼卵、蟹*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每周最多吃3~4只鸡蛋;减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大杏仁、开心果等;少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等;不饮酒;不抽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尽量做到少量多餐,以减轻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的负担;可以适当喝醋,以增强胃的消化能力,还可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以利于胆汁发挥作用,促进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提倡用植物油,避免摄入动物油,尽量少食浓肉汤、浓鸡汤及浓鱼汤等高脂食物;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如鱼、虾、禽、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等为主的低脂肪优质蛋白质;烹饪应力求清淡,最好采用清炖、蒸煮、煨汤等方法,避免油炸、烧烤、烟熏、半生半熟的烧煮方法,并尽量少用调味品;避免饭后吃零食,这样会限制胃肠道的蠕动,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好吧,今天有关“进食油腻后容易胃肠道不适”这一“异常现象”的前因后果,“小意思”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除一定的“疑惑”,并提高大家的“医商”;PS: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一定价值的话,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哈,谢了先!作为一个有志于提高大家“医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