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完了、中秋完了,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么是值得年轻人期待的节日呢?最接近的估计也就是万圣节了吧。这个外来的节日近几年越来越吸引人潮,甚至各大商场、主题公园都会秒变成“鬼”地方。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关于万圣节吓人的事,说人在受到惊吓时,真的会被“吓破胆”,被吓死吗?
胆只能被打破,不会被吓破!
“吓破胆死人”可不是什奇闻,在历史上还真有不少案例。譬如,《南史》中记载,南齐魏准就是“惊而死”,死后“举体皆青,人皆以为胆碎”。还有大家都熟知的三国的故事,张飞在长板桥大喝一声,吓死了曹操手下的将领。因此,很多人对“吓破胆”这事儿深信不疑。那么,这是真的吗?
胆,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脏器之一,它在肝脏下缘的胆囊窝内,呈梨形,有贮藏并排泄胆汁,调节胆道压力之作用。胆囊的运动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情况下,主要受食物、激素和植物性神经的调节和控制。外来的刺激,如直接暴力、腹内压突然增高等,也可使胆管(包括胆囊)内压骤然改变。但是,如果胆管系统本身没有病变的话,这些刺激造成胆囊破裂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现代医学认为,胆不是情志器官,它不会被吓,更不会因吓而死。因此,吓破“胆”在现代医学上缺乏理论依据的。
真相:“被吓死”的正解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受到惊吓而致死呢,难不成真的是“吓破了胆”?用现在医学解释就是大脑受到了精神刺激。当精神刺激达到一定程度,直接影响到身体的机能,譬如对心脏的危害。
人脑经过演化,已经能够有效地应对轻度到中度的恐惧刺激,只有在体验到特别强烈的恐惧(或其他情绪)时,我们的身体才会招架不住。恐惧或别的情绪都发源于脑中称为“杏仁核”的区域。当情绪只有轻度或中度时,杏仁核会接着把信息传递到正上方的海马,由海马负责把情绪放到情境中加工。当恐惧太过强烈、太过突然时,会身体会释放大量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引起心律失常、血压上升、中风、心脏病发作,并最终导致死亡(不过可能性不大)。
因此,对于有某些基础性疾病的人,请慎重参与万圣节!譬如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旦受到高度紧张的异常刺激,很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另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也不要轻易的参与到刺激有惊吓的活动中!
肝胆小知识:肝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制造胆汁,每天产量约为1.1~1.7升(注:查资料有说—ml)。肝脏胆汁是一种具有黏性,呈黄、棕或绿色的液体,碱性,带有苦味。若缺乏具有效能的胆汁,大多数吃下肚的食物无法被分解,或只会被分解一部分。除了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胆汁也从肝脏中移除有毒物质。胆汁还有一个较少为人所知但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去除肠道的酸性并洁净肠道。——摘选之:安德烈亚斯·莫里茨《神奇的肝胆排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