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胰腺癌晚期多发转移多学科免疫功能重建病程 [复制链接]

1#

年11月18日患者因身目医院查上腹部增强CT示胰头肿块考虑胰腺癌可能,累及下腔静脉、右肾静脉、胆、胰管,局部十二指肠降段肠壁、右侧膈角可疑受侵肝门区;胰周、腹主动脉周围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胆囊、肝内胆管、胆囊管、胆总管及胰管扩张。11月18日患者在该院行超声引导下胰腺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符合腺癌,中-低分化;于11月19日在该院行经内镜胆道腹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术程顺利。11月30日患者转入我院,查上腹部增强CT示胰头部乏血供占位,胰腺癌考虑,肿物包绕右肝动脉;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癌栓继发左肾静脉重度狭窄;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

图1、2入院时,胰腺头部巨大占位6公分

患者入院后,经多学科讨论,包括细胞生物免疫治疗实验室,超声聚焦热疗室,血管介入科,微创非血管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外科医生在内的多学科讨论,最后决定:鉴于常规的放疗化疗手术对于晚期多发转移的胰腺癌疗效甚差,生存期短的现状,治疗策略必须立足于两点:

第一,要消除局部病灶,可以采用动脉血管介入持续灌注48小时,粒子植入来消除局部问题;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恢复与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调动自身免疫功能来消灭肿瘤。所以不仅对于胃肠道菌群系统予以重建,同时对于血液系统的自然杀伤细胞进行外源性补充(自体和异体来源),通过今又生(腺病毒携带的野生型P53注射液)的输注,改变患者的抑癌基因,通过信迪利单抗的使用使得肿瘤抗原得以暴露,方便免疫细胞发挥作用,最终获得了病灶的完全缓解。

图3、4显示,年3月18号复查,胰腺头部病灶,肝脏转移灶明显消退。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从DW1序列看各病灶已无活性。

如果您想了解肿瘤相关问题需要咨询,可以通过后台私信。

图5胰腺头部粒子植入术后表现(年2月21日)

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如下/p>

1、粒子植入以及动脉血管的持续灌注治疗,是控制肿瘤局部生长的必要手段,在给予攻击性治疗手段时,注意不伤害患者的免疫功能是衡量治疗手段是否有益的标准,从临床角度进行来判断就是看体重是否稳定或增加。该患者在4次动脉介入治疗,2次粒子植入治疗后体重一直保持稳定。

2、今又生这种外源性抑癌基因的补充是必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P53基因突变的患者。

3、肠道菌群移植两个疗程为佳,如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化疗,则菌群移植可以增加次数。

4、对于体型消瘦的患者,可以联合超声聚焦热疗进行肿瘤的控制,超声聚焦热疗符合有益的治疗的所有标准,所以在治疗开始即推荐做超声聚焦热疗,但是由于患者体型肥胖,超声探头作用深度达不到肿瘤的深度而作罢。

5、免疫治疗起效时间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该患者在免疫治疗的开始两个月收效甚微,第三个月全部病灶均消退,所以我们认为免疫治疗的起效时间应该是在三个月左右,应该坚持治疗,患者此时的自觉症状减轻,但是影像学的表现却可能未见好转,也就是说,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好转早于影像学的好转。

6、当患者血液检查,肿瘤指标较高时,自体血的NK细胞扩增后的回输效果不佳,直系亲属的半抗原性质的NK细胞更有效。当患者肿瘤指标正常,身体一般状况良好时,可以用自体血的NK细胞来预防复发,因为此时患者体内有杀灭肿瘤的记忆T细胞存在,这种T细胞会在体内存活十年左右,会在体内发生新的病灶情况下激活免疫反应,因此,一旦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生存期会在十年以上,我们曾有两例晚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在经过输注免疫细胞(NK细胞,CIK细胞三个疗程)后,已经健康生活近10年,目前仍健在。

7、PD-1单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单药疗效报道不多,但是有报道肠道菌群移植与PD-1单抗联合使用会增加疗效4倍,也曾报道,将PD-1单抗有效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肠菌移植给本来对于单抗无效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的病例,因比肠道菌群移植技术联合PD-1单抗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其他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应该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新路径。

综合以上分析,利用杀灭肿瘤与恢复与重建患者免疫功能相结合的新的治疗方法,对于胰腺癌这种高致死率的疾病,完全可以让病灶达到CR的标准,加上免疫治疗的长尾效应,经过综合的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长期生存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您想了解肿瘤相关问题需要咨询,可以通过后台私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