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家博物馆,展陈的全是胆结石 [复制链接]

1#
单次取出最大结石德国哲学家布莱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而肝胆外科医生告诉我们,世界上也没有两例完全相同的胆结石。从9月26日至今,医院人类胆石医院的肝胆外科医患谈话间“落户”已有月余,目前,除面向住院患者及家属开展的患教会外,博物馆已接待数十名普通参观者。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一排排小标本瓶里装的全是从医院肝胆外科的患者体内取出来的肝胆结石,有的晃一晃瓶身,还会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医院里开设这么一个小众博物馆?医院人类胆石研究博物馆,就“开”在肝胆外科病患沟通办公室旁,一整排玻璃展柜上,摆放着形态各异的胆结石标本。这个新颖独特的博物馆,医院内首个以胆石为主题的博物馆。“肝胆外科的患者,70%到80%都是胆结石患者。”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冷书生说,据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胆结石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8%到10%,据此数据推算,仅在成都万余常住人口中,就有万到万胆结石患者。以医院肝胆外科的接诊数据为例,科室每年要做上千例胆石手术。别看“小小”的胆结石,在临床上,并不乏因结石未及时就医处置而进展到胆囊癌、重症胰腺炎、感染性休克等重症,甚至导致死亡的病例。“研究数据表明,与正常人相比,胆结石患者罹患胆囊癌的风险高出14倍。”冷书生说,反过来,临床上绝大部分胆囊癌患者都患有胆囊结石。而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又与不良生活习惯高度相关,“比如饮食不规律,比如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都是导致胆结石的危险因素”。所以,积极地向公众科普胆结石形成原因、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群众胆结石发病率,“哪怕降低1个或0.5个百分点,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冷书生说,最直观的科普方式,就是让患者、公众清楚地知道,人体内的胆结石是什么样子的。已有多件标本全部来自患者捐赠胆结石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有人会说,还能是什么样子?不外乎黑色的、坚硬的。在博物馆的展陈柜里,记者看到,各种胆结石颜色各异,有比鸡蛋还大的“石块”,有如油菜籽的“小颗粒”,有片状的多边形;有的白色晶莹状,有的石膏状,有的甚至晃动瓶身还能听到“叮当”作响。“每个人的结石长得千奇百怪,几乎找不到两块一模一样的结石。”冷书生说,胆结石是胆汁分泌异常、胆汁成分改变或胆道阻塞时,多余的胆固醇、草酸盐等无法被分解、代谢,在胆内析出成结晶,逐渐聚集成块、钙化后形成的。目前,博物馆所展陈的标本,均来自该院肝胆外科手术所取,已有多件。“标本收集主要来自这两年,由患者捐赠的。”冷书生说。其中体积最大的一块胆结石来自于一位高龄老人,这块胆结石折磨了老人好几十年。“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癌变的风险很高,好在最后取出之后发现还没有进展到胆囊癌。”博物馆面向普通公众开放但需提前预约预防胆结石,前提是要了解其形成原因。这也是博物馆致力于科普推广的重要内容。胆结石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寄生虫、肠道感染等)、家族遗传因素等相关,但最普遍的原因,还是个人不良生活方式,比如经常不吃早饭、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肥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疲劳、精神紧张、抵抗力低下也可能引发。“不吃早饭,午饭应付一口,晚上大吃大喝,甚至深夜、凌晨还来一场夜宵,这是现在年轻人较为常见的生活方式。”冷书生表示,这也是导致胆结石最典型的生活方式,所以,胆结石疼痛、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发作,往往在深夜或凌晨。对胆结石的治疗,人们还有不少误区。“有的人觉得,胆结石小不用管,其实恰恰相反,小的胆结石更容易掉入胆总管,造成胆总管、胰管堵塞,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甚至引起严重的休克等重症,有的患者还可能因送医不及时导致死亡。”冷书生说。也有人觉得,胆囊作为人体器官,肯定十分重要,最好是取石保胆。“但临床上认为,胆囊已经发生病变,才会长结石,而且胆结石的复发率高。”冷书生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胆囊切除后,患者可能出现吃油腻食物后容易腹泻等症状,但通常三个月到半年,人体就会完成自我“调试”。目前,博物馆面向哪些人开放?冷书生说,除了病区住院就诊的患者及每个月固定开展患教会外,也面向普通公众开放,但需要提前联系科室预约,科室将安排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讲解。同时,医院,博物馆也面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开放教学。冷书生透露,下一步,在医院门诊的宣传栏区域,还将开辟专门的胆石展陈区域,“把博物馆打造成一个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摄影记者王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